十九 奶奶的心愿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时尚消息最灵通的莫过于走南闯北的商人,天生的灵敏嗅觉让他们成为天然的情报站,郑光继夺下县试案之后,再次夺取嘉靖二十五年苏州府府试案,勇夺苏州士子第一名,根据以往的惯例,郑光的秀才功名是铁打的了,而苏州府数十年未曾出现的小三元也极有可能再次出现。

  县试府试是考真才实学的,具有淘汰性质,院试更多的是排定座次,决定府学县学的入学,在这样的情况下,真真切切考取两个第一名的郑光,还拿不到高名次吗?君子有成人之美,相信南直隶的学政也不会扫了众人的性质,就算是处于安抚人心的想法,郑光的小三元也几乎是铁打的了。

  于是不断有人提着礼品上门给郑府道贺,恭祝郑家小相公真正成为一个秀才,那就不是小相公了,那就是相公了,哈哈哈,恭祝恭祝!

  甭管认识的不认识的,很多平常八杆子也打不着关系的人都对郑府趋之若鹜,更多的人想要见一见郑光混个脸熟,打的什么注意,大家清楚得很,郑光既然连夺三元是大有可能的事情,那么乡试也就在伯仲之间,夺不下魁解元,举人也是十拿九稳的,要是得到了举人的功名,那就可以免掉赋税了!

  所以很多家里没有子弟当官,苦于大量赋税的地主人家就会选择一些优秀的学子,提前打好关系,等待人家一朝高中,就把自家的田地挂靠在此人名下,得到豁免赋税的好处,而这些关系官府的人也门儿清,当地人肯定偏帮当地人,就算有人想整顿,也是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大明朝的农业税收就这样消失了。

  深谙个中道理的老夫人无奈之下询问郑光的意思,这一次,郑光没有选择妥协,因为这涉及到了一些无法妥协的因素,总是郑光知道自己不去接纳这些人,肯定会有人去接纳,举人不会只选一人,别的人还是会接纳这些人,偷走大明朝的赋税,但是目前的自己所能做的全部,就是不同流合污。

  这些属于统治阶级的特权,对于统治阶级的人来说,原本该是非常享受的,但是和其他的特权不一样,每每想到这一点,郑光就无法安心,这些属于朱元璋建立国家时的错误决策,今日想要改动几乎不可能,但是,至少自己可以不去做,所以,郑光做出了不接受这些人投效的决定。

  拒绝的方式不能生硬,否则会给旁人留下狂傲的不好想法,就算自己不在意,但是悠悠之口传扬出去,郑光这个狂生的名头一旦响亮起来,可就不太好了。

  想了一想,郑光挥毫而临摹了一片王安石的《伤仲永》,令家中下人贴在郑府大门之上,而后闭门谢客,谁也不见。

  有人好奇上前阅览,这才现是宋代名臣王安石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是少年神童伤仲永从才华横溢到泯然众人的悲剧讽刺故事,大家一下子联想到了如今郑光的处境,以及自己这些人的做法,顿时脸颊通红,提起礼物掩面而去,不再上门。

  郑光这是在埋怨他们,自己不过是个八字还没一瞥的秀才,你们就如此趋之若鹜,让我无法好好读书,我一旦泯然众人,你们这些时日所做的事情,岂不是如同笑话一样?所以,我有自知之明,你们也要有准备,别那么急着就来投怀送抱,我还没那个本事。

  郑家门前从车水马龙到门可罗雀,也不过是短短半个时辰的事情,就连那些识几个字有些见识的小商小贩们看到了这篇文章,也自动的把摊位转移到了离郑家稍微远一些的地方,不让做生意的嘈杂声影响到了郑光读书备考。

  而相比之郑光的淡然举动,其他地方可就大不相同了,正如郑光所,提前打好关系,等待人家一朝高中,就把自家的田地挂靠在此人名下,得到豁免赋税的好处,而这些关系官府的人也门儿清,当地人肯定偏帮当地人,就算有人想整顿,也是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