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十三天的样板村(一)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剩余的人都被他带到了草河的北岸,他已经选中了一处安家的地方。

  河北岸有一处悬崖,向北延伸出一道斜坡,斜坡和一小片丘陵连在一起,有一条小河从丘陵上流过。

  小丘陵离河岸大约有五百多米,地势较高,就算洪水也淹不到,正是个安家的好地方。

  最原始的房子有着显著的地域特色。前一世长江流域的部落族群,是用木桩插在地上,形成个半阁楼似的建筑。一则防潮,二则防蛇,三则可以把下面当狗舍。

  然而陈健估算了一下自己的建筑水平,将那种方案否决了。木质房屋看似简单,实际上远比石制建筑要麻烦,尤其是等到登峰造极的卯榫结构出现后,更是将结构力学展到了古典巅峰。

  唯一的坏处就是……等到各个文明都蹦跶起来,开始撕逼谁的祖宗阔的时候,木质建筑要么被烧要么腐朽,撕逼的时候不如石制的好看。

  他如今所能建造的房子,也只能用最土的土办法。至于说流传千古的奇观,那还是等后代吧,自己是没那个建筑学水平。

  在平整的山坡上用绳子大致地圈了一个长约六米,宽约三米的长方形,这第一间房子准备建造在背靠悬崖北面斜坡的地方。

  分了一半人用骨耜挖坑,告诉他们不需要太深,找了根一尺长的棍子作为标尺。

  剩下的一半人则是去悬崖顶上往悬崖下扔花岗岩黑曜石之类的硬石头。

  这是制造石器的原始方法,从摔碎的石头挑选出适合磨石器的,一切都凭运气,理论上砸的够多,想要什么都可能摔出来。

  石器不是天生的,而且没有孔,是靠绳子藤条绑在木头上的。

  乒乒乓乓的石头落地的声响持续了一上午,下午到悬崖下翻找出适合当石器的石片,准备了一百多块后,和挖地基的人换班儿。

  第二天,组装好陶轮,这次用的是简单硝制的皮子当做传动带,比绳子强了不少。

  和之前的陶轮相比,这一次烧制的看起来有些奇怪。原本放置陶土的陶盘没有下面的支撑柱的,代替的是一根竖直的长轴。

  陈健告诉众人这不是用来制陶的,而是给石头打孔的。

  等到陈健组装好,在陶轮中插上木棍后,族人们更加怀疑。木棍能给石头打孔?

  选了一块看起来像是锄头的石块,在想要钻孔的地方轻轻砸出一个小凹,固定在地上,将陶轮上的棍子插在凹槽里。

  族人们好奇地看着,陈健让人去摇动皮带那边的主动轮,找来陶罐装满了细砂和水,让榆钱儿端着,将细砂不断地送到石头和木棍接触的地方。

  对面的人快地摇动转轮,带动着木棍快转动。

  木棍当然是不可能把石头磨出孔的,但是这些砂子可以。细腻的石英砂硬度极高,莫说是这破石头,就算是硬度极高的玉石都能打出孔来,要不然在古代没有合金钻头的情况下,是怎么形成瑰丽的玉文化的?

  吱吱呀呀的声音有些酸牙,听着这声音的族人像是吃了一枚酸酸的杏子。

  每当那些细砂被磨碎后,榆钱儿就倒上水将砂粉冲出去,再换上新的细砂。

  摇动了两个小时后,石片终于被细砂和木棍祸害穿了,陈健觉得自己的胳膊酸软的如同面条,这两个小时做的功,烧一壶开水不成问题。

  把钻好的石锄拿出来给众人看看,族人们用手摸着圆滑的带着螺纹的凹槽,将眼睛凑在圆形的孔上看着,惊奇万分。

  木头,竟然真的可以将石头穿孔?

  陈健活动了一下酸疼的手臂道:“三个人一组,轮流摇陶轮。磨穿一块石头后再睡觉,睡觉前叫醒别人,继续磨。”

  安排好了守夜的人和交替磨石头的班组,他又磨了一块,这才睡去。

  第三天清晨,吱吱呀呀的响声还在继续,四十多块穿好了孔的石头摆在地上,好多人也早早地醒着,翻来覆去地看着这些新的石器,爱不释手。

  族人可从没见过有孔的石器,就算是别的部族,也没听说过这种东西。

  即便之前没见过,可是他们却能想到可以打孔的石器是多么方便。

  陈健没心思去感慨,清点了一下剩余的食物,告诉狼皮今天不必去打猎了。将所有的男人聚在一起,趁着清晨去砍了许多的树枝当做锄头把儿,插进圆孔里用木楔子卡住。

  女人们也没有闲着,除了做饭的,都被陈健叫道了河边去砍柳树枝,用桦皮船运回来。
木棍能给石头打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