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刚穿来就被追杀第2/3段
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累官至右武大夫、和州防御使、左武卫将军,嘉定十六年(1223年)卒,后被朝廷累赠至太师、永国公,谥号“忠毅”。
他知枣阳时,中原来归之民有数万,给粮、田、屋,籍其勇壮者为“忠顺军”,屡败金兵,威震境外,名满一时。
年幼的孟之祥正是被孟爷爷收留,赐名为孟,加以抚养,长大成人。
孟爷爷现已仙逝,“忠顺军”现由其子孟珙执掌,孟之祥称之为四叔!
孟珙!
记忆中的孟珙智勇双全,既能上阵杀敌,又能运筹帷幄,如白起、李牧、李绩、岳飞之辈,南宋得其方可力拒金兵。
一阵马蹄声打断了孟之祥的思绪,他循声望去,见到一将骑马正向他驶来,定睛一看,啊,遥见对方满脸横肉,一部醒目的大胡须,体格健硕,恶狠狠地望向了孟之祥!
拥有前任的记忆,现任孟之祥很清楚对方披发左祍,是金朝鞑子,是蛮夷!
古代汉服穿衣打扮都很讲究。什么时节穿什么衣服,什么时机穿什么衣服,男人穿什么,女人穿什么,等等,都有着严格的规矩。
特别是在“衽”上有特殊含义。“衽”虽然是衣襟,但在古代华夏汉服最突出特征就是“右衽”,也就是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这是区别华夏与蛮夷的最主要特征。
如金朝天会四年(1126年),金朝主要针对西京路的汉人发出了改俗令曰:“今随处既归本朝,宜同风俗,亦仰削去头发,短巾左衽,敢有违犯,即是犹怀故国,当正典刑!”
“右衽”不仅是区别是华夏与蛮夷之分,而且还有生与死的区别。“左衽”在汉人风俗中为敛服,汉服有“生右死左”的穿衣习惯。
孟之祥眯着眼打量来将,只觉得心生阵阵痛恨之意,自己烦躁不已,几乎压抑不住,恨不得冲上去与之拼命!
就是那个该死的鞑子,把前任送走,前任孟之祥在马上与那个鞑子交战,双方近身作战,孟之祥使一口马刀对战鞑子的骨朵,结果不敌,马刀被打成锯齿形,孟之祥不得不逃跑,对方紧追在后。
奔逃途中,慌不择路,孟之祥前额碰到了一条粗大横亘的树枝,结果把自己给撞死了,换成了现在的孟之祥!
所以,即使在古代也要安全驾驶啊!
能穿过来,似乎自己得感谢那位鞑子呢,但明显地那位鞑子并不接受孟之祥的好意,他目光如鹰隼般地注定孟之祥,脸上露出了残忍的笑容,打马加速赶来!
孟之祥的目光敏锐,看到来敌气势汹汹一副吃定他的样子,身上皮制护甲被肌肉撑得鼓鼓的,绝非善茬。
战还是不战?
身为理工男的孟之祥瞬间进入了角色,在这危机关头,他的脑袋格外地冷静,快速地分析战情。
兵器不就手,对方新胜,锐气正盛,前任都打不过了,现任岂是对手,又不熟悉战斗情况,看来得战略转兵了,
清楚自己的能耐,孟之祥打声招呼,身边马匹欢快地跑过来,他认蹬上马,不过是稍一用力,就轻盈地落到马背上。
轻拍马头,马匹跑了起来,四蹄翻腾,很快就速度上去了。
穿之前,孟之祥是骑过马的,起初他担心自己的三脚猫骑术不行,但跑上一段距离,就觉得自己能够娴熟地操控着马匹,仿佛练了很久的样子。
前任的技术顶呱呱,胯下的是好马!
但对方紧追在后,不能摆脱后面的鞑子,唯有继续向前。
金将术虎刺策马追击,眼中射出残忍的目光,誓要取前面南那个鞑子交战,双方近身作战,孟之祥使一口马刀对战鞑子的骨朵,结果不敌,马刀被打成锯齿形,孟之祥不得不逃跑,对方紧追在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