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三个臭皮匠!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朱雄英一贯的原则是,打归打、骂归骂,到了饭口该吃饭就得吃饭。这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不因为生气就把身体搞坏了。

  很显然,三个孽对这一条烂熟于胸,但吃饭的时候,一个个都坐在承庆殿大口朵颐,丝毫不管面色铁青的太孙在瞪着他们。

  心大赛过蓝天的常森,还提议喝一杯,然后回去连夜开干,争取明日搞出成果来!

  “啥玩意?还干?你干脆把孤的行宫都炸了得了!”

  “记吃不记打的东西,干脆喝死算了!”

  常森得庆幸,他是朱雄英的亲娘舅,又是一起长大的玩伴,否则就今儿这事,就得让他来顶缸,拿他脑袋,来填补弘文殿的大坑。

  可很显然,常森是智珠在握,从袖子掏出一卷书,贱兮兮的走了上来,而且还宝贝的很,连宋忠要转呈,他都不干!

  嘿嘿,“殿下,你的舅舅是要当大都督的人,能干没谱儿吗?”

  斜着瞧了常森一眼,接过书,朱雄英冷哼一句:“就你这德性,活到一百岁,也出息不成那样!”

  在常森的催促下,朱雄英随便的翻了几页,就是一本很普通的唐代内侍省匠作记录。某年某月某日,唐皇下令,在宫中修个池子,盖个凉亭,能有什么大不了的。

  “还不错,知道找书看,算是把孤的话听进去了。”

  “可这跟你们炸弘文殿,有什么关系?”

  “千万别说是这里教的,否则孤还抽你。”

  常森能在闲暇时,去读书提升自己的学识?作梦吧,就是黄河水倒灌那天,他也不可能这么做。至于,朱楩、朱允熥就更不可能了,半大小子,淘还来不及呢,哪有心去翻腾宫中的藏书。

  可这一大两小,却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猎奇。这行宫是朱樉在唐太极宫旧址上盖起来的。龙朔之前,政令皆由此地发出,的确有无数故事发生在这里。

  当年打地基的时候,就起获了不少典籍、瓷器等旧物。通过它们,便仿佛置身于那个梦幻般的王朝,武德建国、贞观之治、永徽之治等等。

  常森自诩是个俗人,他对唐王朝的历史、文化没什么兴趣。他感兴趣的,就只有金银财宝,太孙最近缺钱,所以他们便想从这座唐皇宫的旧址中,找到宝藏。

  所以,这些天,一拍即合的三人,便全身心的投入到寻宝大业中,翻阅宫中的藏书,想着从这些孤本中,寻找一些细枝末节。

  皇天不负苦心人,他们终于找到从藏书中,找到了这本贞观年间的内侍省将佐记录。这本书提到的,可不是什么亭台楼阁,也不是水池花园,恰恰是一座地下密库。

  皇太孙只有一房正妃,除了承庆殿的后殿,他们不能去,其他地方还是畅通无阻的。经过了半个月的仔细比照,最后竟然转回了朱楩叔侄下榻的弘文殿。

  其实,他们已经让侍卫挖了几天了,最后,实在耐不住性子了,才想起用火药包。可这火候没把握好,动静弄得大了点,将弘文殿炸倒了一半。

  摇摇头,朱雄英无奈言道:“好心办坏事,行,看你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孤就不追究了。”

  “不过,钱财什么的,就不要想了!唐朝国都六陷,天子九迁,就是有再多的财富,也在战乱中损失了。”

  常森真应该好好学学唐朝的历史,近三百年的王朝史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能积攒下什么财富。

  还有温韬那个孽,唐朝的十八座皇陵,此人盗了十七座。如今剩下的,也就是一些破砖烂瓦,及少许孤本图集。

  而且,唐王朝要是有什么密库,藏了大量真金白银,怎么会在中后期,对藩镇割据有心无力呢!

  当然,朱雄英承认,那种局面是很多因素造成的,但没有钱,没法去招募足够的军队,也是一条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是,典籍中的记载,很有可能是真的。可就真有那么个地下密库,里面又能剩下几枚铜板,于移民屯边的大局无补。

  “殿下,臣可不是这么想的。......”

  历代帝王都有自己的私库放体己钱,哪怕是勤俭如皇帝这般,也会盖一间放体己钱的库房,这是世代相传的惯例。

  而且,常森也不傻,国都亡了,而且过了几百年,摆在面上的殿宇都没了,府库还能剩下?

  之所以固执的认为,这座地下密库有宝,那是因为这座密库,完全是由内侍省独立营造的,为了保密甚至连工部都没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