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张扬!第1/2段
应天这边,派出的钦差正使是岷王-朱楩,副使是驸马都尉-荣国公-梅殷。与钦差卫队同行的,还有瞿能、卜万、庄德、李坚、吴高、何福六员大将。
太子爷担心朱雄英年轻,镇不住这么多的藩王,挟制不了北方诸边的士马,所以特地从亲信中,挑选了他们六个,帮助其理顺北线军务。
这是来自亲爹的好意,朱雄英没理由拒绝。这些年,朱雄英的精力大多放在关中军队上,潼关以西他军令可以畅通无阻,可要到人家地盘,便不好说了。
那些藩王将领,都是有各自派系的,虽然明着不敢顶撞,暗地里却是不好说,搞一套阳奉阴违,就够朱雄英喝一壶的。
自古以来军队从来都是难掌控,就算他当了皇帝,也不可能把将领们换个遍。可这又是他不得不克服这个困难,整合各系各派协同作战,是皇帝给他出的考题,不得不做。
没办法,大明的藩王都掌握军队,三护卫自成体系;边军的将领们又都追随皇帝多年,尽皆骄兵悍将。皇帝、太子又都健在,没有足够的手段,休想让他们全心全意。
当然,对朱雄英来说,首先要镇住就是他父王麾下的这六将。这六个家伙,是典型的口服心不服,这不行,朱雄英得让他们明白,咱这个征北大将军也是打出来的。
所以,特地命徐允恭,在蓝田大营举行一场军演,他也要从其中选拔三万骁勇之士,参加第十二次北伐。西征之役,西军一战成名,他们六将当然愿意见识西军的风貌,所以也都欣然应诺。
可西军这一出场,整齐步伐,严密的军阵,让将军们眼前一亮。都是饱经战阵的人,一眼就能出军队的好坏来。像西军这般动作整齐划一,步伐一至,军阵无嘈杂之音,一看就是精锐之师。
过去,朱樉在关中就藩时,秦军的战力实在不值一提,三秦子弟耐战的优良传统,不得不令人质疑。可这几年,换了西军的名号,投到太孙门下,摇身一变,老母鸡变鸭,能起来了。
“诸位将军,这是太孙亲自编撰的《军士操典》,西军所部军队,皆按此成军!”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咱们这些人,再不变可就要被时代淘汰了!”
瞧蓝玉这得意的劲头儿,就好像这操典是他写的一样。六将跟他都是老熟人,虽然资历上不如蓝玉,但对他在东宫玩这一手“变脸深喉”却很不以为然。
他们倒不是同情吕氏,而是觉得作为东宫的将领,大明的勋戚,蓝玉连太子都信不过,实在有违人臣之道。
不过,将军们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将士们欢呼声吸引了过去。只见朱雄英骑了一批枣红色战马在军前掠过,静若处子的西军,好像了被点着的干柴,士气又提了三分。
直至朱雄英翻身下马,走上阅兵台,将士们的欢呼声才戛然而止。诸将也赶紧起身,在蓝玉的带领下,向皇太孙行以大礼。
落座后,朱雄英摆了摆手:“好了好了!在军中一起从简,以后也一律按军礼行事!”
应了声诺,蓝玉等人拱手正色道:“标下等参见征北大将军!”,相比于君臣之礼,军礼更能让将军们自在些。
冲徐允恭点了点头,各部队开始军演,六将都严肃起来,又是操典,又是军阵的,那都是花架子,只有诸兵种的操演,才能看出西军的真正实力。
阅兵前,有人劝过朱雄英,胜不可张扬,过度暴露自家的实力。可朱雄英却说,胜得张扬,你不张扬,人家还不到处说,关中穷山恶水、山匪林立!
而太孙、蓝玉二人点评诸部之时,诸将也小声的议论起来。
“老徐,瞧见没那支骑兵没有,马上刺杀尽皆正中草人的咽喉,动作是又狠又准。”
“你没听值官介绍,这些骑兵曾跟随太孙千里奔袭,都是死人堆里滚出来,人血喂出来的。”
“不仅是骑兵,听说蓝田大营的这些兵,半数以上都参加过西征,不可小觑啊!”
他们都是上十二卫中的大将,有人还分管都督府,皆熟谙兵事。西军能蜕变成一支精锐之师,他们当然高兴。
且西军的表现,也让他们产生了一种比较之心。这西军比起北军来,到底孰弱孰强呢?要知道,北平十七卫,先后跟随中山王、燕王,戍卫北平二十多年,觉得是饱战之师。
宗室之中最能战者,非太孙、燕王莫属。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把这两支军摆在一起,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总得有人压一头吧!
“扯淡,老庄,燕王敢吗?”
“有什么不敢的,你别忘了,这几年挂帅都是他。”
是的,自洪武二十四年起,燕王节制沿边诸王、诸卫士马,他自己做主都习惯了,现在多了个太孙骑在头上,心里能舒服吗?
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