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静观齐军(二)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不可思议的是,齐国的平民居然都有余力娶妻纳妾。

  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因素,是因为齐国每年都会在针对楚国、针对韩国的战事中牺牲一些男丁,以至于国内出现男性少而女性多的局面,但归根到底,亦可从侧面体现出齐国的殷富。

  因为相比较齐国,楚国历年来亦是战争不断,与魏国打,与齐国打,与本国境内的叛军打,战死的男丁何止是齐国的数倍,可楚国的平民有能力娶妻纳妾么?

  不,他们连填饱肚子都难。

  不过,正所谓有利有弊,齐国的殷富冠绝中原各国,但齐国的军卒,却堪称各国最弱。

  这个弱,指的是军卒的个人实力,而并非是齐军的实力体现——齐军的战斗力,体现在他们拥有着最优秀的武器与装备,拥有着最优秀的战争利器。

  可你让那些齐军士卒脱掉身上武器装备,与同样身无寸铁的魏国步兵单打独斗看看?

  一个打三个,魏国的步兵都会表示轻松至极。

  比如此刻呈现在赵弘润眼前的那一幕幕。

  他不止一次发现,在一箭射程内,宿县西侧城墙上的楚军,居然无法用弓矢射穿琅邪军士卒的甲胄,这个发现让赵弘润终于意识到,那些齐军士卒的甲胄,原来并非只是轻便这一个优点。

  齐军的甲胄,质量轻,而且坚固。

  这让赵弘润十分好奇那些甲胄的材质,恨不得此刻就上前向齐军讨要一套甲胄,仔细研究。

  是材质么?还是说,是设计上的关系?

  赵弘润皱眉思忖着。

  出于好奇,赵弘润驾驭着坐骑徐徐靠近琅邪军的本阵,在后者诸兵将们皱眉观望的情况下,仔细观察着齐军士卒的甲胄。

  在观察了一阵后,赵弘润总算是瞧出了端倪。

  在他看来,魏国的甲胄,包括他所知的楚国与韩国,普遍使用的都是札甲。

  所谓的札甲,即是用牛皮等坚硬的皮革制作一套皮甲,称之为内甲,而在此基础上,缝制、镶嵌大块的铁质防护。

  比如胸甲、背甲、臂甲等等,这些额外的小块铁甲,将固定在内甲上,如此一来,即可使穿着这类甲胄的兵将们保证最起码的活动能力,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防御能力,尤其是要害部位。

  而齐军所使用的甲胄,虽然也是属于札甲的范畴,但却有所不同——他们不再将整块的铁片固定在内甲上,而是用一片片大概三个指节长、两个指节宽的小铁片,一片一片地固定在内甲上,这已经是局部鳞甲化的甲胄了。

  鳞甲就比寻常意义上的札甲强么?

  的确!

  因为鳞甲的甲片带有轻微的弧度,因此除非是被箭矢正面射中,或者说这类箭矢的力道强劲、穿透力强大,否则,寻常箭矢射中这类有弧度的甲片,就会偏移角度,使箭矢与这身甲胄的主人“擦身而过”。

  当然,虽然在这里用箭矢举例,但事实上,鳞甲对于任何远程、近战兵器,都有极强的防护能力,会使敌方的攻击产生“偏移”,从而变相地提高防御能力。

  唯一的弊端就是,这类甲胄的制作工序相当复杂,比起寻常意义上的札甲,几乎是十几倍的人力。

  当然,这只是甲胄设计方面的优势,至于齐****卒那身甲胄的材质,赵弘润怎么看都不像是一般的铁质材料。

  因为普通的铁质,事实上是很脆的,以至于在一箭的距离内,普通的弓矢都能轻易射穿铁片,而像某些腕力强大的武将们所使用的三石之弓,甚至可以在中近距离****穿半个指节厚度的铁甲(平面甲)。

  而那些齐军士卒身上的甲胄,赵弘润怎么看都不像是超过了半个指节,可这些甲胄,非但“偏移”掉了宿县楚军的弓矢,居然连手弩射出的弩矢都偏移掉了。

  那绝对不是铁!……难道是钢?

  赵弘润的心微微缩了一下。

  所谓的钢,其实最确切的称呼应该是合金,即在熔炼、镶嵌大块的铁质防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