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分辨木材好坏的办法(求订阅)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那是当然。”耿启中得意地回答。“我现在先去街道那边找你说的徐明材,等和那边商量好了,再来找你,一起把办厂的要点捋一捋,就可以正式执行了。”

  夏臻的计划写得越好,他的信心就越充足。

  这样一来,这件事办好的机率,至少到了九成以上,他必须全力以赴,把自已的价值体现出来,到时才有机会分到大部分功劳。

  街道需要解决大量的无业人员,团委那里何尝不是?

  他已经想好了,只要自已掌握主动权,到时分到一半的招工名额,自已到团里的第一份成绩单,就很漂亮了。

  夏臻等他离开后,站起来准备出去一趟。

  昨晚睡下后他想到一个问题,自已给李广提意见,让他在河里丢一些木头和竹排,方便螺蛳吸附。

  却忘了自已的水族馆里,没有石头和其它供螺蛳吸附的地方,总不可能让它们全部吸在玻璃墙上吧!

  自已必须想办法弄些木头,散乱地丢进水里,这样才行。

  去买好木头肯定不划算,想到县城有废品回收站,里面肯定有一些旧家具和乱七八糟的木制品,何不买一些回来?

  对废品回收站,他倒没有不切实际的想法。

  前世看年代文,总有主角能在那边捡漏,夏臻可不敢小看这个时代的人,所以没有这样的打算。

  开玩笑,不管是玉石瓷器还是书画文玩,舜江县这么大的地方,会没有几个识货的内行人?

  就怕货刚收到,就有人通知他们来捡漏了。

  别看现在大家普遍比较穷,但是钱江省这样的地方,历来不缺低调的有钱人。

  改革开放后,国家在这方面管理开始变松,马上就有人暗中收集它们了。

  据说解放前的富有家庭,以前喜欢把各种财富埋在地下,或者其它地方,这两年拿出来变现,财富过万很轻松。

  所以别看县城的一些老人,身上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服,实现上有多少财富,别人根本猜想不到。

  夏臻前世经常听到这样的消息,谁家改造房子,在老房子或者院子,挖到整坛的金条和银元宝,实在是本地有钱人太多了。

  越州市和舜江县,向来是富户集中的地方。

  前世九十年代夏臻听过这样的说法:舜江有本事的女孩,多嫁给了沪市男,而沪市条件好的女孩,则嫁给了香江男,有本事的香江女,看不上本地人,很多嫁给了美日两国的男人。

  实在是本世纪初,沪市最初发展的时候,最主要移入人口,主要来自甬城和越州。

  像发源于越州的越剧,解放前进沪,反而成了沪市的第一大剧种。

  原因很简单,大量捧场的有钱人,本来就是这边移民过去的。

  如果有兴趣百度旧沪市的名人,就会发现一个事实,他们来自越州和甬城的比例相当大。

  就连香江的名人,也有无数人的籍贯是钱江省的越州市和甬城市。

  夏臻来到废品回购站,外面看去是一座老台门房子,里面比他想像的要大,一共有十几间房子,整齐摆放着各种报废材料,品种应有尽有,超过了他的想象。

  他对这些不感兴趣,直接来到堆放旧家具和破烂木头的地方。

  里面的旧家具数量,比夏臻想像的还要多好几倍,大多是扶手官帽椅和八仙桌,不过多多少少有些残破,要么哪里裂开了,要么哪里缺一角,估计是使用的年份太久造成的。

  他不懂得分辨木材的好坏,自然没想过挑一些名贵木料的旧家具。

  最后来到堆木头的地方,这里除了一些从旧房子拆下来的旧木料,就是分了家的椅子桌子的一部分,看着有些乱。

  向看管仓库的大爷问过价格,觉得不是很贵,就挑了七八根一米多长的旧木梁,付钱时又押了十块钱,借了回收站的双轮车,准备拉回家。

  给大爷塞了一包大前门,在他的帮助下,把木头扛上车子,拉着往外走。

  拉进一处没人的地方,他把木头全部收进水族馆,让它们散乱地飘在各处。

  忽然发觉不对,有一根木头居然沉入了水里。

  难道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