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喜联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听到嘉靖说话,黄锦那张苦涩的脸终于舒展开来,其实身为帝王就不应该有太多的感情,至少站在他的观点上认为嘉靖的这个决定就做的很好。

  “皇帝这是什么意思?红秀可是你亲妹妹!”蒋太后一听,不禁惊讶出声,朝嘉靖道:“别忘了,杨探花那可是有家室的人了!”

  她以为杨铭打算让杨铭休妻,其实她也有这样的想法。杨铭如同天之骄子,一个秀才之女怎么可能配得上如此人物?在她的心里虽然这样做对永淳公主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可是理智又告诉她,如果嘉靖真的这么做却又不妥。

  “朕的意思是将红秀下嫁给杨铭!”嘉靖想通了,心情自然舒畅了许多,当下对蒋太后道:“既然红秀的事情已经无法解释依朕看不如让她下嫁给杨铭算了!反正两人早已经郎情妾意,不妨成全两人好事,如此以来杨铭感念朕的恩德,自然办事更为上心才是!”

  “可是,皇上!那杨李氏如何处理?”蒋太后看嘉靖已经做了决定,自然不好再劝告,不过对于李嫣然的事情她还是有些担忧。

  姑且不说李嫣然愿不愿意合离,就算合离如此一来对杨铭声望上的打击也足以让他抬不起头来。

  要知道,明朝与其他朝代一样,对于官员的德行看的非常之重,私德有亏更是为官的一大重要的考核要点,只要李嫣然无七出之条,无论是合离还是休妻,都已经不重要了。

  一个抛弃糟糠的罪名绝对能让他永世抬不起头来!!

  “朕的意思是让红秀以平妻之身下嫁杨铭!”嘉靖解释道,不过语气却不容人辩解。

  “以平妻之身下嫁?”蒋太后一惊,皇家公主只是当个平妻,而正妻只不过是一个秀才之女?

  这让她有些难以接受。

  在她看来,这样做不仅委屈了永淳公主,更是对皇权的一种亵渎。

  “母后,你知不知道杨铭对我大明朝来说意味着什么?”看到蒋太后不悦,嘉靖解释道:“如果说现在大明朝的臣子当中谁都可以缺少的话就只有杨铭不能缺!您知不知道,自从杨铭出世以来,整个大明朝就因为他已经完全的生了变化.

  官员、军队,甚至百姓,谁不对他感恩戴德?以前一旦生天灾**,咱们第一时间考虑的就是从哪儿挪用点儿钱财和粮食救灾,或者立马派兵镇压!可是现在,无论是国库还是内库都充盈不少,即使前段时间贵州再次断粮,也不过是夏.商带着粮食前往而已!

  这种事情要是生在以前指不定就民乱了!而且这还不是关键,您知不知道,当初杨铭去的那个地方,乃是咱们大明数一数二的穷地方,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那边已经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甚至哪儿的百姓都以在哪里为荣,不少的百姓蜂拥进入思南,为的就是在哪儿财!商贾云集,民有事可做,有衣食可食,这样的改变您觉得是一般的臣子能办到的吗?”

  蒋太后被嘉靖的一席话说的有些呆滞,这样的人才已经无论是哪朝哪代都是皇家必须拉拢的人物,虽然她依然觉得这么做有些对不住红秀,但是.....她根本无力反驳,更何况那妮子似乎也太不争气了些。

  “杨铭去广东两个月,据说那边已经被杨铭又干出了一番大事情,现在不仅仅是他所管辖的惠州府,现在整个广东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甚至军方都围绕着他转!”嘉靖又继续道:“两个月时间,他已经给朝廷带来了八万石海盐!”

  最后这一句话才是重点!

  这也是嘉靖下定决心将永淳公主下嫁给杨铭的决心!

  八万石海盐还只是惠东盐田尚未修建完毕的结果,可以想象,如果五十里盐田一旦修建完毕,那个时候没月所生产出来的海盐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些海盐已经让整个广东振奋,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杨铭还会干出一系列的大事出来。

  其实不用将来,即便是现在杨铭为大明所作出的贡献来看,就已经不下于想杨延和那样的三朝老臣的贡献低。

  赈灾彩票让大明朝的国库瞬间填满,新式犁的出现让京城周边三府木料贵了将近五成.....红薯引进蜀中也开始进行、驿站行的驿票和货运业务真子啊如火如荼的进行,各地的商业税每时每刻赌在增长......

  而这一切都是杨铭带来的改变!

  嘉靖这一想,才现,原来大明朝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

  虽然心有不甘,蒋太后还是不得不点了点头。

  其实她自己也非常明白,嘉靖这样做其实就是最合理也是最好的做法,而她根本就无力反驳......

  翌日朝会,嘉靖宣布将永淳公主下嫁给杨铭的事情根本就没人反驳。

  甚至很多人更本就是乐见其成。

  杨铭娶了公主就意味着杨铭从此之后必然不能进入中枢,而这正是他们最希断粮,也不过是夏.商带着粮食前往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