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8 反馈评论第2/3段
“综艺”杂志也是十一个满分一百分的评价者之一,在他们的评论之中,几乎把所有赞誉之声都献给了导演,“机智、尖锐、敏捷、凛冽、凌厉……兰斯洛特-施特雷洛在他的导演处女作之中,将他的才华酣畅淋漓地宣泄了出来,在这部大胆而新颖地以一座城市作为主角的作品之中,他向我们展示了纪录片的真实、剧情片的生动、喜剧片的嘲讽,鲜明的镜头影像结合准确无误的剪辑手法,整个故事行云流水,迸出了诡异而迷人的色彩。惊艳的天赋、老道的控制、天马行空的灵感……很容易就让人联想起‘落水狗’的昆汀-塔伦蒂诺,还有‘不羁夜’的保罗-托马斯-安德森(pau1-Tomas-anderson)。”
正如“综艺”所说,整个好莱坞都在纳闷,这位三十岁的导演在此之前居然没有任何声响和动静;整个好莱坞也都在惊呼,几乎是在悄无声息之中,这位年轻的导演突然出现,轻松完成了一鸣惊人的壮举。
昆汀拍摄“落水狗”的时候,三十一岁;保罗拍摄“不羁夜”的时候,二十七岁;科恩兄弟拍摄“血迷宫”的时候,乔尔三十岁,伊桑二十七岁。
虽然说人们总是崇拜着年少成名的天才,十八岁以下横空出世的天才往往会引起轰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十三岁就完成了自己第一部短片的制作,令人惊艳;但是在好莱坞,或者更为准确一点说,在导演这个位置上,天赋之外,还需要纵览全局的控制力,更需要历经沧桑的社会阅历,所以,大部分导演都是在四十五岁到六十岁之间迎来自己的艺术巅峰。
三十岁,对于导演——对于艺术创作来说,仅仅只是刚刚起步的年轻人而已。
“娱乐周刊”就以“圣丹斯再次见证天才的崛起”为标题,对“上帝之城”的周点映进行了评价,他们的评分同样来到了一百分,并且在评论之中表示,“好莱坞,准备好了吗?兰斯洛特-施特雷洛来了!”
简单,却充满无数信心和赞扬,清晰地展现出了整个好莱坞对于这位年轻导演的积极态度。
当然,有正面评价势必就有**,这对于任何一部电影来说都是如此。不过,“上帝之城”的三十三个媒体评论之中,却难得一见地出现了零差评的局面,除了二十六个好评之外,剩余七个评论全部都是中庸的回馈信息,这对于任何一部电影来说都是值得大肆庆祝的结果,因为这就意味着,作品征服了挑剔难搞的影评人,几乎是以横扫之势闪亮登场;而这对于一名导演的处女作来说,不仅仅是难得,更是罕见,几乎是一步到位地将兰斯洛特推上了“天才”的宝座!
“洛杉矶时报”仅仅只给出了六十分,在评价之中毁誉参半,“这是一部强有力而出乎意料的作品,混合了真实和演义的错杂风格,快剪辑的风格更是突显出作品的核心思想。这是一个真实生的故事,但这就是全部了,让我们停留在大屏幕上的时间变得更加珍贵的部分就是这部电影的真实性,仅此而已。”
在详细评论之中,他们认为兰斯对主题核心思想的挖掘还是不够深刻,点到为止却犹如隔靴搔痒,在世界格局如此动乱的当下,仅仅只是不痛不痒的一部作品而已。
“旧金山纪事报”同样给出了六十分,但他们的言辞显然更加激烈,“施特雷洛的这部作品是如此热衷于挥舞他对社会的愤怒和绝望,整部作品的精神思想就如同巴西桑巴一般激昂亢奋,但造成的伤痕却熬不过一个晚上。”
显然,他们的观点与“洛杉矶时报”不谋而合,这两位西海岸最强有力的竞争者却出人意料地给出了相似的态度。
“美国周刊”给出了媒体评论的最低分,五十分,“毋庸置疑的震撼,但也略显麻木!充满了激情,却没有灵魂!”
“电影威胁”杂志同样打出了五十分,“兰斯洛特-施特雷洛讲述故事的方式无疑是睿智而熟练的,展示出了一部惊悚电影所需要的一切元素,犹如巧克力一般丝滑,如同爵士乐一般的视觉效果、如同万花筒一般的缤纷色彩、如同烟花庆典一般评价,他们的评分同样来到了一百分,并且在评论之中表示,“好莱坞,准备好了吗?兰斯洛特-施特雷洛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