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魏征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毕竟,良禽终究会择良木而栖。

  沿途看过,交了路钱,到了城门口,魏征交了一文钱,入得了城中,到了城中,到底不一样了,千年古城长街老,小楼处处,人来人往,显是恢复了热闹,或许有几个衙役在街道上走过,魏征眼见如此,不由叹息——民治如此,已经足够了。

  刘若水统治襄阳不过数月的功夫,除非他是神明降世,或者有什么不可思议的金手指。否则襄阳城内不会有什么变化,出现什么新的气象,和钱独关统治时期相比,只是更加平稳了一些。

  其实,对于襄阳城内的状况,刘若水并非十分满意。若非条件不许,刘若水早就实行新政了。

  毕竟,欲则不达。刘若水若是在根基未稳的时候就实行什么新政,那就和找死无二了。

  远的不说,隋炀帝杨广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若论个人能力,杨广其实还要胜过李世民一筹,他军略上,年2o岁时,就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o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动进攻,并完成统一。

  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为南北,当年符坚百万大军都没有突破长江天堑。可见这是非常难以完成的任务。可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一举突破长江天堑,哪怕陈朝再**大意,也是然不凡。

  在阴谋上,此人能够杀兄逼父,以晋王之身,夺取帝位,当然也是世上第一等的好手。

  从时间意义的战略眼光上看,下令修建完成大运河实是利在千秋,功在当代的大事,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真正使南北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联成一体,使之气数相连,连接南北两个文明,并成一体,在当代也使统治真正延伸到南方。

  可以说,中国有此运河才是大一统的中国,这种功绩,恐怕只有秦始皇开二千年之帝制可相比。

  在天下格局上,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免去后患三征高丽,都是英明神武之举。

  事实上,李世民登基之后,很多政策都是照搬隋制,他做出的功绩大多都是隋炀帝曾经做过的。

  但最终,隋炀帝成为了有名的暴君,而李世民成了千古一帝。

  究其根本,就是因为杨广实在太着急了,他将恨不得将所有的大事都在一年做完。

  但是,过犹不及,隋朝的国力虽强,但也经不住那样的挥霍。结果,隋炀帝一生的功绩都成了李世民的嫁衣。

  这个道理,刘若水知道,魏征知道,其实杨广也知道。

  可惜的是,知道并不等于能做到,杨广也知道自己的做法比走钢丝还要危险,但他太自信了,自信自己是千古一帝,战无不胜,区区一个高丽,可以轻松地一战而下。

  可惜的是,因为是世家门阀拖后腿的缘故,一征高丽失败了,二征高丽失败了,三证高丽依旧没有陈宫。

  于是,隋朝就这样被落下了帷幕。

  因此,看到襄阳城内的形式之后,魏征就心满意足了,直接赶往总管府,前去拜见刘若水。

  对于魏征的到来,虽然刘若水早就有**成把握,可是听到他的消息之后,他依然欣喜无比,。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有了魏征这一面“镜子”,刘若水夺得天下的希望至少也增加了三分。

  “魏先生请进。”刘若水听到魏征的消息,急忙快走两步,出了练功房房,再见得魏征,果然身材修长,一身青衣,神色淡淡。连忙走下台阶,拱手作礼说着:“魏先生远道而来,我竟然不能远迎,还望魏先生宽容。”

  魏征闻言,立即回礼道,“魏征拜见总管。”

  双方见礼之后,稍稍寒暄了片刻,刘若水就开口说道,“魏先生乃是天下名士,能够辅助刘某,自然是刘某的荣幸。只是不知魏先生此来,却是有何见教。”

  这,却是考较了。

  正像魏征的名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若是不看看魏世民登基之后,很多政策都是照搬隋制,他做出的功绩大多都是隋炀帝曾经做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