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两个故事第2/3段
杨琏一愣,那根簪子放在盒子里保存着。当初为了寻找其中的秘密,翻来覆去看了好久,始终没有找到,原以为是普通的簪子,想不到曾忆龄又提起来,如今看来,的确有些不寻常。
不过在哪之后,杨琏便带在身边,闻言便拿了出来,笑道:“你看是不是这支?”
曾忆龄抿嘴笑道:“听起来,杨公子有不少簪子似的。”
“有是有不少,不过只有这支最为珍贵。”杨琏笑了笑,又将簪子收入怀中。
曾忆龄没有阻拦,抿着嘴依旧笑了笑,微微躬身,道:“这玉簪子的秘密,公子可曾参透?”曾忆龄问的如此直接,杨琏便是一愣,不由仔细打量了一番曾忆龄,道:“秘密?这玉簪子有什么秘密?”
曾忆龄反而不说话了,慢慢坐下来,娥眉微皱,道:“公子若是不知道,可在仔细看看。”
杨琏收敛了笑容,道:“曾姑娘相邀,总不会是为了玉簪子的事情吧。”
曾忆龄细长的手指轻轻抚动琴弦,琴弦响了几声,杀伐之音传来,居然和十面埋伏有几分相似。杨琏微微一愣,十面埋伏他自然是听过的,但是这曲子他却不知。
曾忆龄弹了片刻,停了下来,问道:“杨公子,这楚汉是妾身偶然得到,公子可否入耳?”
杨琏点点头,笑道:“曾姑娘的琴艺自然是极好的。”
“杨公子精通音律,可否听出这曲子是何意?”曾忆龄又笑道,慢慢站起身来,伸出芊芊玉手,替杨琏斟茶。
杨琏自然知道楚汉讲的是什么什么故事,十面埋伏取材就是项羽的故事,而楚汉这曲子是十面埋伏的前身。只是杨琏不知楚汉这曲子究竟何时出现,所以与十面埋伏有很大的差别。
“楚霸王一身是胆,可惜垓下一战,虎落平阳,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当真是让人惋惜。”杨琏淡淡的说道。
曾忆龄似笑非笑地看着杨琏,道:“公子觉得,自比楚霸王又当如何?”
杨琏心中一颤,曾忆龄的表情和话语让杨琏觉得有些不妥,她这话是什么意思?但杨琏表情不便,道:“楚霸王一世英杰,杨琏何德何能,怎能与楚霸王相比?”
“古人虽然厉害,但今人也不必,妄自菲薄。”曾忆龄说道,又忽然道:“杨公子,妾身这里有一个故事,不知道杨公子愿意听吗?”
“杨琏洗耳恭听。”杨琏知道,曾忆龄要说正题了,只是她要说什么故事?
“从前,有一个孤儿,由于战乱,父母早亡。在他七岁那年,有一个英雄救了他,并认他为干儿子。英雄对他非常好,可是英雄的儿子却不高兴了。英雄没有办法,将孤儿送给了好友做干儿子。那个好友对孤儿非常好,让他读书、习武,甚至比对自己的儿子还要好。随着年纪的长大,这个孤儿有了一定的实力,开始窥视养父的家产。”
“为了夺取养父的家产,他甚至杀死了养父的儿子、他的兄长,而且几乎将兄长一家灭门。得到了大批的财富之后,孤儿的野心更大,他甚至想要夺取英雄的家产,而事实上,他已经成功了,甚至还将这份基业传给了他的儿子。”
曾忆龄的故事说的很简洁,但意思已经明了,杨琏微微一愣,这个故事,太熟悉了。那个英雄就好比杨吴的的实际建立者杨行密,英雄的好友就像徐温。虽说徐温夺了杨行密的基业,但他的后代也没有守住,大权落入了徐知诰也就是李昪的手中。他先是建立了齐国,后来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并改国号为唐,同时为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立庙,追尊父祖四代为皇帝,改奉徐温为义父,徐温后代有的得到封赏。
这个故事让杨琏自动带入了杨吴、南唐的历史,可是他仍然心惊,曾忆龄讲什么故事不好,偏偏说这个意有所指的故事?
“这个孤儿,杨公子认为是好人还是坏人?”曾忆龄说完了故事,秀目看着杨琏,问道。
&em乌江自刎的下场,当真是让人惋惜。”杨琏淡淡的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