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好汉不提当年勇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产量如何?质量如何?价钱如何?通通不了解。

  他想通过陈发吉把以前的商号联系起来,建立属于自己的产销链。

  因为没有信用体系,古代行商对人的要求非常高,绝大部分买卖行为在熟人和有信誉的大商号之间进行。

  即便张苍水拿着大把的银子找商家订购铁锅,对方未必肯收,也未必敢收。

  谁知道你是不是走私卖给了鞑子,那是要砍脑袋的。

  不了解人品,

  不清楚商誉,

  不清楚身价,

  不了解用途,

  各种担心下,很难做成大买卖。

  陈发吉这个老熟人便显得尤为重要。

  由他牵头囤积铁器是最好的安排。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张苍水需要让利。

  陈发吉穷苦过,暴富过,平淡过,随着孩子们成家立业,他早已经没有了雄心壮志,说服他出资合作很困难。

  最好的办法是不让他掏钱,给他干股。

  一股不成就两股,两股不成就三股。

  要是三股都不答应,张苍水只能另想办法。

  天下没有这么求人的买卖!

  “陈东家,我想重新把铁器这条线拉起来。不过出来贵宝地,人生地不熟,还请东家跟我一起合作。”

  不出张苍水预料,陈发吉二话不说,立刻拒绝:

  “多谢小哥看的起我,不过我老啦,没有了当初的雄心壮志。”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不过陈发吉还有一层意思,他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铁器买卖一准赔钱,他干嘛要蹚浑水。

  要是想走私赚取巨额利润,跟脑袋比起来,再多的银子也没用。

  张苍水疯了他可没疯。

  张苍水亲自帮陈发吉续上一杯茶,恭敬的说道:

  “陈东家当年意气风发,在鞑子嘴里可是重信重义,童叟无欺的大人物。我听说很多人打着陈吉斋的牌子才能跟鞑子做生意。”

  讲起七年前那段历史,陈发吉不由得自豪起来。

  那是他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陈发吉也是人,照样喜欢拍马屁。

  他故作冷静的摆摆手,嘴里说着好汉不提当年勇,腿却翘了起来,慢慢的晃着。

  这是沾沾自喜最好的解释。

  张苍水趁势说道:

  “晚辈做的是正当生意,绝不会跟鞑子私下勾连,还请前辈放心。”

  从陈东家改为前辈,陈发吉越发自得起来。

  “铁器不赚钱,宣府不是江南,大部分人是军户出身。耕犁由朝廷发,锅碗瓢盆也由卫所提供,顶多买些火栓,剪刀,铁锨,叉子之类的小玩意儿,市场很小。你看看宣府三大街上的店铺,做铁器买卖的总共只有三家。为什么?饱和啦,再开一家擎等着赔钱。”

  “我只做鞑子生意。”

  张苍水自信的说道。

  陈发吉不满的看了张苍水一眼:

  “掉脑袋的事更别扯上我。”

  “正当生意,朝廷马上就会重开茶马互市。宣府是最大的口岸。”

  张苍水不容置疑的回答。

  陈发吉楞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

  “这种玩笑开不得,哈哈哈...”

  “前辈只需要帮我联络供货商和同行,剩下的事情我出面搞定。我给您两成的干股,您老意下如何?”

  张苍水顺势把最关键的地方讲出来。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