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影响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此表由各官员以自己所知将各地n人士无论是否出仕皆登记其上,表内详记年藉各项,分别品第,并加评语。官员审核后将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此项制度可使官吏选拔有了一客观标准,此标准其实依然是采取地方群众舆论和公共意见,算是保留了察举制下乡举里选的遗意。”

  听着秦谊在那里侃侃而谈,陈群和荀彧也是连连点头,作为汉末政坛上的顶尖人物,两人对察举制度的弊端也是多有了解,也都想过如何解决察举制出现的问题。这次陈群找荀彧,就是过来和他交流一下自己一些关于汉末察举制度的想法,隐约也是提出九品中正制的雏形来。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在察举制实行初期,也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察举真正将人才任用权收到了中央,扭转了春秋战国以来六百年风气。当然时代保留了大量的分封制残余,地方对士人的控制力仍然极强。但察举将举荐权郡守而不是诸侯,已经是极大的进步。

  只不过到了汉末,世家通过私学把控知识传播、通过累世为官把控政治势力、通过士林评议把控天下舆论,这已经超出察举能力了,已经渐渐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在谈话的过程中,陈群处于礼貌随口问了一句秦谊,然后秦谊便开始滔滔不绝贩卖起他从后世听到的关于九品中正制的制度来。

  后世很多人都把九品中正制当成了一种阶级固化,造成魏晋南北朝士族社会的原因之一,是件相当反动透顶的事情。只是在九品中正制刚刚被提出并被运用的时候,其实是对大魏的国力有着相当强的推进作用。

  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一时间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促成魏晋实现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在雒阳之时虽然觉得文合,但却并没有发现文合竟然如此有见识!”

  至于如何来解决察举制存在的问题,荀彧也是有着自己的思索。不过在这个问题上荀彧不像陈群想得那样深入,仅仅是浅尝辄止,荀彧更关心的是汉末接下来可能要发生的大乱。在荀彧眼中,接下来无休止的战乱才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荀彧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这方面了,改革选官制度倒是次要的。

  而现在秦谊直接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政策,荀彧也是思索着如何把这个政策落到实处,毕竟平定天下也得需要大量的人才,而秦谊的这个九品中正制却是可以挖掘出更多的人才来,从而推动平定天下。

  这也不免让荀彧有些诧异,当时在雒阳的时候,自己怎么就没有看出来秦谊身上还有这种见识和才能呢?

  其实这也不能怪秦谊不表现自己,当时刚刚穿越没多久,秦谊还有些不太适应现在的身份,再加上当时秦谊地位太低,都不知道算不算一个士人。现在一年时间过去了,秦谊也是有了不少底气,终于能和荀彧在一起谈笑风生了。

  “我也是突然间有些后悔,当日没有随着文若到雒阳去,如果当时便不像陈群想得那样深入,仅仅是浅尝辄止,荀彧更关心的是汉末接下来可能要发生的大乱。在荀彧眼中,接下来无休止的战乱才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荀彧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这方面了,改革选官制度倒是次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