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父与子第2/2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不断地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而由于这些大土地所有者往往因自身的权势或者皇室成员身份享有免税的特权,因而又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有效依赖并获得税收的土地越来越少。
在这一过程的不断作用之下,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土地集中程度越来越高,阶级分化越来越严重,而中央政府所能获得的税收及人力则逐步减少。不断积累的结果使得农民不堪重负,最终只能选择揭竿而起,而中央政府又由于人力财力匮乏而无力对农民起义进行彻底的镇压,最终只能导致农民起义呈愈演愈烈之势,最终将王朝推翻,进而导致新一轮的土地再分配。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基本上一直都在重复这个无解的死循环。当然荀彧和陈群所能见到的案例没有秦谊那么多。
虽然现在自大秦帝国土崩瓦解之后,只有大汉一个封建王朝,但是过去四百年间,大汉王朝已经经历了两次周期论。如果不是二百年前的位面之子、大魔导师刘秀恰好是刘邦的后代,那么大汉江山早已经易主了。而之前的黄巾之乱,也可以看做是王朝周期论的再一次发作。
作为两个称得上政治家的未来大人物,面对着秦谊这个要命的周期律,荀彧和陈群也是在绞尽脑汁再想着如何跳出这个周期。
只是对照两汉之前的一些政事,荀彧和陈群也是悲哀得发现,在前后两汉的中期,帝国也是一直在努力抑制土地兼并,意图给普通百姓一条活路,只是却挡不住人性的贪婪。即便是他们主政,或许能抑制住一时,但是抑制不住一世。
要不是秦谊根据后世的经验,勉强也算是提出了解决方案,觉得陷入了死循环之中的荀彧差点儿都抑郁了。
而秦谊提出的解决方案,第一个就是提高技术的能力,利用技术来养活更多的人。因为没有后世工业化的现成实例,秦谊这个问题不太好说,不过好在荀彧和陈群都是会种地的,不是那种五谷不分的人,虽然对秦谊所说的产量神话有些怀疑,但认可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只不过效果不是很显著。
第二就是扩张领土了,这个就好说了,毕竟华夏民族的发源地最初只是在黄河流域的一小部分,能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那可不是充话费送的。而且现在的大汉连长江流域都没有开发起来,还有着丰富的开拓空间,后世天下丰的湖广熟,现在大多还是未开荒的荒蛮之地。
只是荀彧和陈群还没咀嚼透秦谊的这个二百年王朝周期论,却没想到秦谊又告诉了他们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就是接下来将会迎来一个小冰河时期的降温。在这个时间段内,大量农作物将会因为气候的异常而减收,天灾也会因此不断,更要命的是北方的少数民族也会因此过不下去,只能南下来讨生活,很有可能会对中原因为战乱而损失惨重的大汉子民带来更加沉重的灾难。
对于秦谊的这个判断,荀彧和陈群只是对气温降低而感到疑虑。对此秦谊把这个结论推到远在长安的蔡邕身上,说是蔡邕根据自己的观测得出来的结论,并且建议荀彧和陈群在条件合适的时候自行观测气候是否如此变化。
秦谊就这样努力得向曹魏两任首相进行剧透,渴望能够引起他们的警觉,在将来他们执政的时候,能够尽可能得做一些措施来为天下苍生减少一些损失。
而这么聊了一夜之后,荀彧也是给了秦谊“王佐之才”的称呼,不是因为秦谊的能力,而是因为秦谊的见识,这种能够穿透百年时光,为天下苍生多谋一点儿出路的见识。
也就是因为对秦谊的尊重和敬佩,当秦谊邀请陈群出仕后,本来应该客套几句拒绝掉的陈群竟然犹豫了。
“大人,我也不知道是否该去追随秦文合,故此心烦!”面对着自己的父亲,陈群也是把心事说出来。
“照这么说来,这秦文合的见识还真是不凡呢!可是这见识不凡的人,却不一定能够成事。就像是留侯一样,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可是他依然不能当一个主公,只能给高皇帝出谋划策!现在天下大乱,需要的也不是秦文合这种有远见卓识,能为天下谋划万代的智者,而是需要一个英雄,甚至是一个枭雄,来结束战乱,还天下一个太平。如果连一时都谋不了,又如何能谋一世呢?”
听了儿子的疑虑之后,陈纪也是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在陈纪看来,秦谊的见识虽然长远,但却没有抓住主要的矛盾,只有活在当下才能把握住未来,如果连现在的战乱都熬不过去,又何谈谋划未来呢。
“大人的话很有道理,秦文合的眼光太过长远,长远到都不是我们这一代人能够看到的,还是先把握当下吧!说实话,我真得挺欣赏秦文合的,他所说的那个九品中正制,真得把我想的很多事情,还有没想到的事情都给想到了。希望他也能够有个好结果,我们将来能同朝为官,或许有机会来共同谋划一下这些谋万世的事情!”
我是招聘失败的分界线
“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汉秦谊周期论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