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灵峰问世第2/3段
眼红的人自然不少,尤其是刘家人,说起话来已经有点阴阳怪气了,说什么杨树对猕猴桃是巧取豪夺。
甚至还有人提议,要杨树一次性支付承包荒山的费用。
“墩子不是赚大钱了嘛,还在乎这一点?早点付清,也是为村子做贡献啊。”刘四贵在村委会上,就说过这样的话。
只是被陈德彪给堵回去了。
至少到目前为止,陈德彪跟杨树还是盟友关系。
可以预见,如果猕猴桃的价格曝光,还不知道会引起多少风波呢。
……
面对这些议论,杨树都一笑置之,他要忙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基建还好,有光叔掌控局面。
杨树现在面临的难题,一是招不到人,二是如何承包山谷农田。
生态农庄要运转起来,除了临时请村里人帮忙,还得招募一批固定职工,光凭杨树一人,根本就忙不过来。
杨树首先想到的,就是父母了。
有了农庄,杨树实在不想让父母在那几亩地里辛苦刨食。
吃晚饭时,杨树终于将这问题摆到台面上,“爸,妈,等晚稻收割了,你们就到农庄来帮忙吧。”
“瞎说什么呢,不种地,米都没得吃。”父亲出言反对。
“米可以买啊。”
农村的蔬菜确实比菜市场卖的好吃,但是大米的话,可就比不上超市卖的泰国大米之类的优质大米了。
说来也悲。
华夏作为农业大国,大米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却要从东南亚进口大米。
除了入世承诺,还在于华夏大米一般品种多,优质、专用品种少,跟东南亚的优质大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这才有了大米换高铁计划。
像樟树村这种家庭种植的普通稻谷,吃起来并不怎么好吃,再加上大米处置过程粗糙,吃饭的时候有时还会吃到沙子。
实在算不上好吃。
“种地的还要买米吃?亏你说的出来。”父亲显然无法接受。
杨树说道:“爸,猕猴桃园一年就有300万的收益,这要种3000亩地才换得回来。这么一算,事情还不明显吗?”
父亲沉默。
杨树说的事实让父亲无从辩驳,偏偏心里不得劲。
父亲是典型的农民,就算在村里人大量外出打工时,他还是选择留在家里种地。
父亲对土地,有着杨树难以理解的感情。
杨树的话就像一根针,狠狠刺痛了父亲脆弱的神经,父亲都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种地竟然这么不堪了。
这还是他熟悉的那个时代吗?!
“爸,不管是种地,还是种果树,都是跟土地打交道,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又不是要你离开土地。”杨树安慰说道。
父亲沉默,端起碗,喝了一大口酒,这才落寞说道:“你那果园,我可摆弄不过来,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
这是松口了。
事实上,父亲原没有看上去那么霸道有了大米换高铁计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