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买卖(4)第1/3段
“那是不可能的!”随即李久自己就否定了自己那傻乎乎的想法。
从于世猷那边获得情报之后,如何控制住鬼子的南北两个方向的铁甲列车突袭芹台就成为一个令李久十分头疼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可仔细琢磨起来却是一个相当麻烦的问题,就连足智多谋的李久也发现原来把问题想的简单了。
要想在芹台卸车,一个车皮的棉布至少需要半小时卸车,加上卸挂进入辅道的时间,加上撤离的时间,再打富裕点的机动时间,那么至少要准备一个小时。如何确保从南北两个方向的铁甲车不能在一小时之内到达,怎么才能做到?
李久原来设想两边分段拆除2公里长的铁路,可细想这是做不到的。不要说璋安支队里这样的人才不多,就是动员的老百姓都明白,要想拆除二公里长的铁路,恐怕用时用工就不是个小数,有那么多力量还要拆什么铁轨啊!直接攻打县城得了!所以,第一种构想不成立,李久自己就给自己推翻了。
为什么要拆除那么长的铁轨呢?李久不是傻瓜,他看了那个铁甲车的照片很快就通过铁轨的比例把铁甲车的大致尺寸给推算出来了,这也是他在讲武堂学习比例尺时得到的本事,可以通过参照物换算出目标的大致尺寸。而于世猷给他的照片显示出这是一款鬼子临时改装的特殊铁路巡逻装甲车。
日军自打日俄战争取得了东三省的一些权力之后,逐步在东北进行工业布局和经济侵略。其中最大的几个项目就是东北的铁路和钢铁生产以及围绕铁路上的一些设备的生产。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人更是把东三省当成了其国内的一部分,可是在东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抵抗,尤其是利用铁路的优势,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军周旋,一是快速的进入和撤离,二是从铁路运输上打击敌人获取利益。这种战法不仅仅是抗日抵抗部队,就是早年的“胡子”也是善于使用这样的法子。因此,如何保护铁路的运输安全很早就提出来了。
如何利用铁路进行作战,从一战开始欧洲就在探索,欧洲战场上出现上千吨载荷的铁甲列车并不鲜见,有时,一列铁甲列车就是一个炮兵师的火力,而且机动性是普通炮兵无法比拟的。一战结束之后,对于铁甲列车研发是西冷东热,西方发达国家致力于舔舐伤口,对铁甲列车这样要花费巨额资金的项目,往往是放在中长期上,知道二战开始,这样的列车与一战时期比起来并无实质上的进展,只不过是动力强了,火炮强了。
受一战的启发,中国北方的一些军阀对铁甲列车情有独钟,尤其是当时铁路发达的东三省和山东直隶一带的军阀。于是,铁甲列车在中国倒是搞的红红火火,1926年,白俄工程师在津浦线上设计了新的铁甲列车,整个铁甲列车由12节车皮组成,形成了巡逻、战地快速维修铁路、火力支援、炮火攻击等多项功能。这种铁甲列车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就是北伐战争的时候北伐军也有一列“大元帅”铁甲列车。这里要说的不是这些列车,而是日军在占领了东三省之后,利用这些技术,在东北大连制造出了他们的铁甲列车,这些铁甲列车在侵华战争全面爆发的时候,从东北直接掉进关内,参加了侵华战争中多次的会战。
可是,铁甲列车本身是一趟专列,日军改革了原来的铁甲列车后,其列车的数量还是有八节,这就造成了铁甲列车是一种战斗的武器而不是护路巡逻的武器。
于是,日本人又开始对自己的公路用铁甲车进行改造,先后有九一式和九五式公路铁路两用铁甲车。九一式上连安装武器的固定位置都没有,就是一辆纯粹的装甲运输车改的,九五式要专业一些,有小口径火炮和机枪位,可就是这样,在铁路上遇到了像李久这样的行家,这些铁甲车就是纸糊的,根本就起不到多少作用。所以,鬼子又开始魔改了,而于世猷给李久的照片上就显示出了这种非制式化,完全以实际需要而专门设计的一款铁路巡逻车。如果是平常看这照片也许看不出啥名堂,可李久是玩武器的大行家啊,他巡逻、战地快速维修铁路、火力支援、炮火攻击等多项功能。这种铁甲列车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就是北伐战争的时候北伐军也有一列“大元帅”铁甲列车。这里要说的不是这些列车,而是日军在占领了东三省之后,利用这些技术,在东北大连制造出了他们的铁甲列车,这些铁甲列车在侵华战争全面爆发的时候,从东北直接掉进关内,参加了侵华战争中多次的会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