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联姻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李裕一听,自己封地的父母官也来了,赶紧请进来问问情况。

  周宽一看就是个读书人,有些文弱,可是脚步坚实,目不斜视,不卑不亢。

  “臣南阳县令周宽,参见德王殿下,见过节帅,见过刺史大人。”

  “免礼,请起。”

  赵匡凝和赵匡明都对他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周父母,说说南阳的详情如何?”

  “是,殿下。”

  “咳咳。”周宽清了清嗓子,这才一拱手说道:“殿下,南阳县,古称宛,也叫宛城。”

  “《说文解字》中说过,‘宛,屈草自履也’。

  夏初,‘邓为禹都’。舜帝其子曾封于南阳。

  商、周时,有申、邓、谢等诸侯国。

  西周时,南阳属荆州,因在周之南,被周人称为‘周土’。

  周天子曾在此地分封了申、吕、谢、郦(zhí)、蓼(liǎo)、曾、鄀(ruò)、许等诸侯国。

  春秋时,楚设宛邑,称为宛,后期为秦所据。

  秦昭王三十五年,初设置南阳郡。

  秦统一天下之后,‘迁不轨之民于南阳’,使六国富豪和擅长经营的商人及匠人者云集南阳,成为全国冶铁中心。

  西汉和东汉仍置南阳郡。

  西汉时,南阳设立工官、铁官。

  东汉时,光武帝起兵南阳,是为‘帝乡’。

  诸葛先生躬耕南阳卧龙岗,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之计。

  太守杜诗修治坡池,广拓田土,全郡可灌农田四万顷。

  南阳郡人口二百四十万,为各郡之冠,郡城周长七十二里,为冠绝一时的大城。

  晋初,曾为南阳国,辖十四县,都宛。

  隋郡改州,后又州改郡。

  有唐一代,天下设为十道,南阳属山南东道管辖。

  自高祖至玄宗九十年间,南阳先后设置纯州、郦州、淅(xī)州、北澧(lǐ)州、宛州、淯(yù)州、显州、湖州、新州、鲁州和仙州。

  玄宗天宝元年改州为郡,邓州称南阳郡,唐州称淮安郡。

  肃宗乾元元年又改郡称州,县加以合并。

  经过贞观、开元之治,南阳‘清歌遏流云,艳舞有余闲,邀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

  周宽侃侃而谈,把南阳县的历史沿革说的头头是道,李裕都听傻了。我去,人才呀!

  “如今又如何?”

  “殿下,南阳以前指的是整个邓州,如今的南阳县只是邓州六县之一了。在安史之乱前,南阳有万户,人口近四万,为上县。”

  “如今呢?”

  “如今有户五千,人口两万,为中县。”

  “这是为何呀?”

  李裕一想,以前一个邓州就有两百多万人口,现在可差了太多。

  “安史之乱后又有黄巢民乱,各种战乱死伤枕籍,现在能有这些人口已经是经过两年的恢复了,荆襄刚接手的时候,只是下县,有户三千,万人。”

  “嘶~~~”

  李裕抽了口凉气。

  人口太少了,别说养兵了,就是养个王府估计都够呛。

  唐制,四千户以上为中县,设县令一人,正七品上;县丞一人,从八品下;主簿一人,从九品上;县尉一人,从九品下,因超过四千户,可增县尉一人。

  南阳县县令周宽,县丞高适,主簿王迁,县尉李怀仙。

  今天这些县里主要领导都来了,只是除了县令周宽之外,其他人品级太低,没有资格觐见而已,都在县衙外候着呢。

  “周父母,既然南阳现在已是封地,该如何处之?”

 乱死伤枕籍,现在能有这些人口已经是经过两年的恢复了,荆襄刚接手的时候,只是下县,有户三千,万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