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银蓝兔毫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是北宋白定……暗刻莲花大盘!”

  鲁善工看着陈长青从锦盒里拿出一件大盘,洁白如玉,小心翼翼接过来,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

  “这就是……镶口?”

  看着定窑盘口一圈栗色镶口,古朴美观,阳光下散发出幽幽古韵,不但没有影响整体审美,反而增添几分神秘色彩。

  深吸口气,伸出右手慢慢接触镶口,各种信息涌入脑海,眼前又出现一幕幕场景。

  只见一位老者,不断捶打紫铜片,使其成型,锻其韧性。拿出木炭,不停打磨表面,时不时还点上几滴暗黄色液体。

  “是香油!”

  “磨铜做旧!”

  鲁善工瞬间明白对方的目的,利用秘法让紫铜做旧,呈现出自然栗色,才能跟定窑完美融合。

  老人点燃油灯,打磨……点香油……放在火上轻轻炙烤。逐渐原本深紫色的铜片慢慢变黄,然后变成浅栗色,最后完全变成深色。

  放下紫铜片,用手丈量白定大盘的直径,一扎一寸,然后乘以三,估算出周长。

  等紫铜完全变色,晾干,重新拿起锤子锻打,成圆弧状,不停用钳子矫正角度,老人再也没有看过大盘一眼,仿佛对所有尺寸了然于胸。

  拿起小锥子,雕刻凹槽,深度要跟盘口如出一辙,不能深,也不能浅,恰到好处。

  老人飞快操作着,中间只是用手绕着大盘摸了一遍,然后再也没有看过一眼。所有尺寸角度深浅,全凭手感,令人啧啧称奇。

  很快紫铜镶口做好,拿起大盘,对准某个角度,用手轻轻一拍。

  “啪!”

  严丝合缝!

  分毫不差!

  老人点点头,拿出黑色膏状物,均匀的抹在盘口结合处,用手指轻轻敲打,确认没有发出一丝沙沙声,表示合格。

  “孩儿茶!”

  中药,冬季采收枝干,除去外皮,砍成大块,加水煎煮,浓缩,干燥成膏状。具有活血止痛,止血生肌的功效,没想到居然能用来密封接口?

  鲁善工回过神,痴迷摸着定窑大盘,手指顺着紫铜镶口,感受着陈家手艺的精妙之处。抛去各种处理金属的秘方不说,陈家先祖专精镶口手艺,熟能生巧,不用借助任何丈量工具,全凭手感就能做到严丝合缝,丝毫不差,令人赞叹。

  定窑因为是倒置烧造而成,口沿没有釉,但胎质轻薄之极,晶莹如玉,极品在阳光下居然可以透光,比如龙泉影青瓷,乃千古绝技。

  如果要镶口,不仅是要对直径和周长精确测量,还要考虑镶口的深浅和薄厚。太深影响整体美观,破坏定窑本身的艺术魅力。

  太浅包裹不足,起不到保护作用,所以深浅高低是考量匠人的重要标志。然后还有镶口的薄厚,既不能磨损瓷器口,还要坚固美观。

  方寸之间,毫厘之处,全凭匠人的巧夺天工。

  “这么样?”陈长青看着鲁善工沉思的表情,解释道:“先祖陈中平是当年琉璃厂首屈一指的镶口匠人,跟王家先祖并称锔瓷双雄。各有所长,术业有专攻,可惜……”

  鲁善工抬起头,老爷子长叹口气,神情萧索,明白对方没有继承家传绝技的遗憾和愧疚,安慰道:“您老不是也说术业有专攻?虽然镶口暂时失传,可您在首饰鉴定领域绝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琉璃厂一亩三分地上,绝对是一言九鼎。”

  “你小子别给我戴高帽!”陈长青笑骂道:“那都是同行老少爷们给面子,这个地界自古藏龙卧虎,高人云集,就算是荣宝斋大掌柜也不敢说一言九鼎这四个字!”

  “算了,既然你来一趟,今天让你过足瘾,看看这是什么?”

  老爷子很高兴,能看见鲁善工重新振作十分欣慰,从另一个锦盒里小心翼翼拿出一件东西,放在桌上道:“这可是我们陈家真正的镇宅之宝,你爷爷都没有见过几次。”

  “建窑!”

  “天目曜变!”

  “兔毫盏!”

  鲁善工深吸口气,死死盯着眼前巴掌大的茶盏,激动的双手捧起,喃喃自语道:“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b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