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大不易【三更】第1/2段
纪伏寿一路上,带着纪思博和纪琼枝两个去体验民生。
以前她小时候,祖父就牵着她的手,带着她走了纪氏的田庄,也走了其他地方的田庄,看到了老百姓的辛苦。
然后她就看着老百姓一年过得比一年艰难,一年比一年面黄肌瘦,到后来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前朝便湮灭在时间的洪流之下。
如今的大齐,沉珂难调,老百姓还能果腹,只要活得下去,大齐就能传承下去。
纪伏寿带他们两姐弟走访田野,更多的是想他们知道南北有异。
“姑姑,南边的田里竟然能一年两熟?”纪思博咋舌不已。
从前作为一个无所事事天天鬼混的混不吝,纪思博连韭菜和葱都分不清,如今问过田里的老农,知道他们到了九月那会儿还能再收割一次稻谷,纪思博觉得惊奇。
纪思博对数字很敏感,已经开始算着老农的收成,“那位老伯说他是中等的良田,一亩能产一石半,老伯家里有三亩田,这第一熟就能收成四石半,租佣是收成的四成,老伯交了租佣之后,还能留下两石又七斗,再加上第二熟的四石半,老伯家里一年就有七石的收成,能养活一家六口,还能攒下不少钱,挺好的。”
纪伏寿古怪的看了他一眼,“谁跟你说,租佣只算一次的?”
纪思博愣住了,这话的意思莫非是?
“第二熟也要收租佣?”纪思博“呀”的叫了一声,“可不应该只收一次田里的佣税吗?”
纪琼枝比纪思博还懵懂,只能努力听着两人的对话。
“其他地方确实是只收一次田里的租佣,可南边的田地能一年两熟,你觉得朝廷能放任这笔租佣不管?”
纪伏寿瞥了纪思博一眼,眼里明明晃晃透着一种“你太蠢”的意思。
纪思博被姑姑嫌弃惯了,早已经能厚着脸皮当没看到,摸着下颌咋舌,“如果朝廷收第二次租佣,那岂不是多了很多粮食?
那老伯一年辛苦到头,才得了五石半左右的粮食,不过相对其他地方,尤其是北边的百姓来说,南边的百姓还能吃得好一点。”
纪伏寿挑了挑眉,不置可否,转身就带着他们去了粮食铺子。
“各位客官,不知想买点什么?”铺子的伙计走上前来迎客,看到纪伏寿一行人,有些疑惑,来他们铺子买粮食的多是老百姓,很少见这种衣着穿得好的客官。
“一斗米,多少钱?”纪伏寿伸手捻了捻袋子里装的米。
“客官眼光真好,这可是我们今年刚收的米,好吃着呢,也不贵,一斗才二百钱。”伙计热情的招呼着。
听到价格的纪思博却倒抽一口凉气,“一斗米二百钱?”
伙计纵是有些不解,依然答道,“是啊,客官,我们铺子是几十年的老号了,绝对童叟无欺的,别人家的米价跟我们铺子的一样,但小的敢保证小的米绝对是新粮。”
纪伏寿神色淡淡的,又问道,“你们铺子里的陈粮怎么卖?”
伙计一听到陈粮,热情有些降,“陈粮一斗米是八十钱。”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最新章节。
纪思博眉头已经皱了起来,他们又走访了好几家粮食铺子,价钱都一样。
走出铺子,纪思博神色有些不好,“老伯说粮食铺子的人下村子里收粮,一斗米才给一百钱的价格,粮食铺子转手就卖二百钱,这得赚一倍啊!
老农一斗米卖一百钱,一石才卖一两银子,如果是按照那位老农家里只有三亩田,一家六口至少要留下二石粮食做口粮,交了租佣之后剩下五石半,只能卖出三石半,顶多就只能挣三两又五百钱。”
再摸一摸自己怀里放着的百两银票,纪思博心中五味杂陈。
这百两银票,老农一家要辛辛苦苦三十四五年才能挣到,还得要风调雨顺,没病没灾的那种。
纪琼枝在一旁看了一路,听了一路,语气迟疑,“一斗米卖二百钱,是卖贵了?”
不能指望养在深闺的小姐对这种粮食价钱有认知,纪琼枝只能从纪思博算的那笔账里头看到老农挣得少,粮食铺子挣得多。
“阿枝,你大概是不知京城卖多少钱一斗米。”纪伏寿摇摇头,“京城的粮食铺子,卖一斗米五百钱。”
“嘶——”
两人齐齐倒抽一口凉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