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桥下枯骨第2/3段
祭台,香烛,公鸡,朱砂,黄纸。
“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
道士摇铃做法,撒出漫天的黄符。在阳光与符纸的庇护下,县城警署的仵作和一众雇来的苦力下到了围堰里。
围堰中央,桥基的主体已经歪在了一边。翘起的根基带起了一大片本已经夯实了的土层,而那些骨头就在那里。
前年刚刚调到了这里的法医官,拿着纸卷的喇叭站在岸边大声的指挥。身份民国政府委任的法医官,他倒不会像那身后那些人那样害怕四人。但他这两百多斤的体格实在不适合爬上爬下。
很快第一框骨头就被吊了上来。微黄的骨头引发了一片的惊呼,可同时看热闹的人群却更向这边挤了几步。
越害怕,越想看,这似乎并不是一个矛盾的情绪。更多的时候,对未知的好奇和恐惧,这两种情绪其实是同时发生的。
地上铺上了一大块白布,法医官带上手套分拣白骨。毕竟是吃饭的手艺,很快两个不完整的人形就出现在了白布上。
但就在这时,第二框骨头又被送了上来。这是不只有人尖叫,更有人开始念诵阿弥陀佛。哪怕他们根本不知道阿弥陀是什么佛。
挖掘的工作持续的时间比所有人预料的都要久。白骨不断增加,白布也不断加长。从日出到到晌午,依然有骨头不断被发掘出土。
而此时人们脸上颜色基本只剩下两种,要么惨白要么土黄。
岸边未完工的观礼台上,县长常志远,警察署长田子防,乡绅代表王老夫子,主持修建这座桥的齐秀才等人都聚在这里。
他们不得不出现在这,无论是这座桥还是这桥下的骨头,都是冲县百年未曾见的大事。
放在十几年前,自然是老人们做主。但现在已经民国了,真正做主的是政府委任的县长和警署署长。所以即便老人们都忧心忡忡甚至暗暗背脊发凉,却只能听从县长的指示,挖干净骨头之后立刻重修桥基。
------
------
京城新报编辑部,一个年轻人走到赵烺的桌旁:“赵记者,主编找你。”
赵烺抬起头,露出一张白净的脸。虽然皱着眉头,但依然看得出五官很端正。
“找我?正好我也想找他。问问我这稿子为什么不能发。”说着拿起桌上几张纸,气冲冲的走向主编办公室。
当当当···
还没等里面有回应,他就推门而出:“主编你找我。”
主编没有出声,手中狼毫也没有停下书写。主编的书法在圈中也算小有名气,尤以一手行书见长。
行笔行云流水,深谙疏密得体,浓淡相融之法。换做喜好书法之人,必会静心欣赏但赵烺不会。
这位中年人除了是新报主编之外,还是赵烺的亲三叔。赵烺三岁就开始和他练字,他的字,赵烺早就看烦了。
赵烺显然不是一块练字的材料。直到十六岁被他爹送到美利坚留洋,也没写出一手被三叔瞧得上眼的字。
“我的稿子为什么不能发。是不是又因为什么抨击时政?你看过我改过的稿子吗?”
主编的笔终于停了下来,微微抬头看向赵烺:“既然自己什么都知道,为什么还要这么写?”
“我是记者,不抨击时事如何成为人民的喉舌!”
主编将狼毫搁在笔架上,缓缓的说道:“你如果不是赵家的二公子。,却只能听从县长的指示,挖干净骨头之后立刻重修桥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