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拆CP第1/2段
在原著中,哈利波特的感情线有这么几条,首先是赫敏,俩人在去霍格沃兹的火车上就认识了,然后一起走过了漫长的七年时光,周明章可以隐隐的感觉到赫敏对哈利波特是有好感的,不过不知道俩人最终为什么没有走到一起。
其次是张秋的线,这条线有点莫名其妙,哈利自从认识张秋开始,对她就有懵懂的憧憬,可惜这家伙实在是太怂了,一点儿就没有继承到自己爸爸的泡妞天分,每次遇见张秋就会脸红心跳;在三强争霸赛的时候,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想要邀请她成为自己的舞伴,却在英俊高大的迪戈里面前失去了勇气。
等到迪戈里挂了之后,张秋主动追求他,哈利才敢下手,可惜自从小天狼星死后,这俩又莫名其妙的闹掰了。
而金妮在第一部的时候只是出来打了个酱油,并没有给人留下多少印象;到了第二部,金妮就成为重要配角,并且送了哈利波特一封情书,“他的眼睛绿的像刚淹过的癞蛤蟆,他的头发黑板般乌黑潇洒,我希望他是我的……”
好吧,这段表白简直让人无法吐槽,难道这妹子是上魔药课中了毒把脑子弄坏了才想出来这些无比蛋疼的措辞么?
第三部和第四部金妮继续打酱油,等到第五部邓布利多军成立之后,她的戏份才重新多了起来,和纳威、卢娜一起成为仅次于主角三人组的重要角色。
到了第六部,他们俩的感情方才正式确定,金妮名正言顺的成为哈利波特的女友;第七部她的戏份虽然再次减少,但却经常出现在哈利的回忆之中,在最后“十九年后”的章节里,他们俩终成眷属。
仔细想想倒也符合孩子们成长的过程,十一岁入学,到六年级就十六七岁了,正是爱情萌发的年纪,再早就有点不太合适了,十一二岁的孩子懂什么啊。
但是,如果按照原著继续写哈利和金妮的CP,周明章却觉得别扭的不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周明章认真琢磨起来。
哦,是了,有点明白了,等他打开哈利波特电影,看到艾玛-沃特森的时候,周明章方才有些反应过来;实在是因为电影版选角的问题啊,在书里写得可是金妮长得很漂亮,而赫敏比较一般,但是电影里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的颜值毫无悬念的吊打了金妮的扮演者邦妮-凯瑟琳-赖特。
这让周明章下意识地认为赫敏要比金妮漂亮,人们当然想让主角勾搭上最漂亮的妹子,但事实却非如此。
不过,我一写到赫敏就下意识地想起艾玛-沃特森,在第一部里好像就把这姑娘写的挺好看的;对金妮他就没这种感觉了,总是想起电影里那张脸,嗯,因为长得不好看,周明章还是翻了演职员名单才想起这个演员的名字。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让我继续根据原著把卫锦霓写成韩立的女朋友,确实有点做不到啊!
仔细想想,在中国读者的心中,好像支持哈利波特和赫敏的CP的人比较多一些,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周明章站起身来,在院子里慢悠悠地踱着步子,再回想起自己读书时候的情况,渐渐有些明白了;这是因为中国和欧美对待学习好的女生感觉不同的原因。
在英语里,有个专门的词汇叫做nerd,说得就是那些学习好的书呆子,这些人尝尝被描述为木讷、没有异性缘,而在中国,自古以来就对文化颇为推崇,学习好只会增加魅力,而不是削弱魅力。
赫敏作为格兰芬多学院的学霸,自然收获了一大波的好评,再加上艾玛-沃特森的颜值,出现这么多支持哈利赫敏CP的粉丝也就不奇怪了。
在欧美文化中,一直有比较浓厚的反智倾向,尤其是在青春文艺作品里,那些学习好的孩子往往只会沦落为橄榄球队队长这般壮汉的陪衬,女学霸也不如身材劲爆的拉拉队长受欢迎,这些人最多成为主角团队的小角色,给剧情增添笑料,给主角提供智力支持。
若是往深里思考,这种情况是统治阶级刻意为之;想要进入欧美的顶级大学除了学习成绩之外,还要考虑特长、参加社会活动以及推荐信等等。
往好里说,就是讲究素质教育,摈弃分数决定论;而从阴谋论的角度出发,则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素质教育就和腾讯游戏一样,没钱玩你麻痹!
没钱你怎么玩高尔夫球,你怎么玩帆船?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你从那儿弄推荐信?怎么sp;在英语里,有个专门的词汇叫做nerd,说得就是那些学习好的书呆子,这些人尝尝被描述为木讷、没有异性缘,而在中国,自古以来就对文化颇为推崇,学习好只会增加魅力,而不是削弱魅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