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坐看云起时第3/3段
虽然师傅从来没有承认过,但也没有澄清过。方左跟师傅讨教过几次,师傅对他也是比较欣赏,所以也没有藏私。打那之后方左就开始对别人宣称自己是“北李”的徒弟,所以我认识方左以后也一直是这样认为的。
我和方左认识是在十二年前,我那时候刚调到市局刑警大队。你们知道我的学历不高,高中毕业后就进了警校。警校毕业后从派出所的户籍民警干起,然后又从派出所进了海淀区刑警中队。三十一岁时被选送公安大学进修了一年。一九九五年,我三十二岁时才进了市局刑警大队。所以我的天份也不高。”
傅秋白的语气很平淡,几乎没有任何言语上的修饰。但个中的艰辛和努力,不是旁人能够体会的。
“其实我应该是在进修的时候就认识方左了。在公安大学的优秀毕业生的名册上和荣誉墙上,都有他的照片。我那个时候就知道他了。
进市局后有一次参加表彰大会,方左在主席台上作为代表发言。那年他二十九岁,是当年市公安系统的十大先进标兵之一。也是技能评比的十大标兵之一。年轻有为、风华正茂。
会后我们就认识了,他为人很谦逊也很风趣。很有才华。我也是在那个时候认识的师傅,师傅是过来找方左的。师傅虽然没有收方左为徒的打算,但我看得出来,师傅的确很欣赏他。
方左当时已经是市局反扒大队的支队长了。他有一门“飞拷”的绝技。两米之内,细如八号铁丝的柱状体都可以单手飞拷。他的手铐是特制的,中间是加长的链子。师傅当时对这个手法很有兴趣,就找了过来。这也是师傅“有意收他为徒”的传言的起因。
方左利用了这个传言,师傅也没有特意的否认过。后来我曾经问过师傅,既然不想收他为徒,为什么不明确的澄清?师傅说年轻人多少都有些虚荣心,虚荣心也可以转变成上进心。他不介意给予某些助力。只要不过分,能把持得住。”
傅秋白的话变得有些缺乏条理,显得思绪有些混乱。
“而方左没有把持住。我们之间有过一次合作,那是三年以后了。我负责调查一起入室盗窃未遂后的暴起杀人案,分析案犯应系惯犯,而且应该是非流窜性质的、熟悉环境的本地老手。盗窃是目的,杀人属于“意外”行为。
被害人是被水果刀刺中胸部后造成气胸而窒息死亡。案犯逃离的很匆忙,应该也未料到事主会意外死亡的严重后果,很有可能留在本市继续作案而非逃匿。
帮助进行现场辅助分析的就是方左。也是他根据现场痕迹判断出这个案犯是个“新人、老手”。“新人”是因为现场的撬窗和入室的手段很生涩,而入室后翻找的动作又很熟练。应该是“跑公交”或“蹲市场”的扒手,因其他原因“客串”了一把入室盗窃的贼。
我那时真的很佩服他的细节洞察力,他那时候已经是中队长了,却没有任何架子。他说入室盗窃的贼和扒手是两个路数,习惯手法完全不同。入室盗窃的贼一般是确定屋内没人才进入,所以翻找贵重物品以箱、柜为主。而且为节省时间都习惯把抽屉拉出后直接扣在地上方便翻找,也有随手乱扔的。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案后的现场很凌乱。
而这个现场的抽屉、箱柜等家具都是半开的,翻得也很随意,物品也都被扒拉到边缘而没有到处乱扔。尤其明显的一个证据是他翻动事主挂在衣帽间的夹克时,他不是拉开拉链而是用刀划开的。只有扒手才是这个习惯。
这件夹克的内里材质疏松,刀片切割并不容易。切口如此齐整、光滑,说明此人是老手。用刀的老手,而且是左手刀。
根据他的判断以及现场勘查的结果,我们不久之后在一个菜市场抓获了嫌疑人。经过现场的遗留痕迹比对,确定了嫌疑人就是该案的凶手。因为案件破获的很迅速,我也受到了表彰。”
傅秋白只是在讲述案件的细节时,言语才逐渐变得顺畅。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