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流氓自传体”小说家之第2/2段
“凶杀案怎么都是麻烦,是麻烦就无所谓大小。您说呢?您不用自责,有难度才更显我们警方的手段不是?”罗醒了也似笑非笑的说着,再次专注的看着刘平。
罗醒了的言辞之中看似轻描淡写,但是却反复强调刘平所说的“麻烦”,在警方的眼中也只是麻烦而已。
“现场虽然是被破坏了,但我已经确认过尸体并没有被移动过,也没有被触碰过。所以我想还是能够找到完整的证据的,只是可能会麻烦一些。”刘平的眼角肌肉有所放松,但语气依旧保持严肃。内疚的表情在罗醒了看来,更像是小计谋得逞后的克制。
刘平听懂了自己的话中之意,罗醒了在心里做出肯定的判断。他将视线转向邵国维,“邵老哥是什么时间知道这个消息的?现在距离尸体被发现也没过多长时间吧?”
“我是六点多钟过来的,大概是六点一刻吧?我上楼看了一会儿警察就来了。当时楼道里人很多,我都没能挤进屋就被轰出来了。唉,遗憾的很啊?”邵国维有些夸张的冲周围几位摇头叹息,颇有些辜负了组织嘱托的模样。
现在地时间是六点五十,现场大概有两百人左右。章小岭接到穆姐的电话是六点三十分,自己三人从积水潭到西直门铁路局大院花了大约一刻钟。与西城刑侦支队出发到这里耗费的时间应该差不多。
自己三人到达时隋劲松刚从楼上下来,而隋劲松一行即使只是进行现场的初步勘验,也需要花费至少二十分钟的时间。也就是说西城刑侦支队接到报案的时间,是早晨六点十分到六点十五分之间。
而邵国维显然不是最早知道曹勒平死讯的人之一,但他到现场的时间,居然和西城刑侦支队接到报案的时间差不多。这期间有人为的故意拖延。
“刘主任又是什么时间到的现场啊?是您报的案?”罗醒了的语气略带审视的压迫感,再次盯住了刘平的双眼。
“我是早晨五点半左右接到的电话,是曹勒平的邻居王德福打给我的。他在电话里只是说曹勒平可能被人拿刀给捅了,死没死的不知道?今天是周末,我没住在院儿里。我住在了我老丈人家里,就在马路对面的人民医院宿舍区。
从那里到这儿要穿过西直门外大街,步行需要大约二十多分钟。我是在确认曹勒平已经死亡后,才让王德福打电话报警的。期间还延误了几分钟时间,是我疏散人群的时候耽搁了。”
看来刘平的问题不小?他没有在接到电话的第一时间报警,也没有安排手下的保安人员赶到现场维持秩序。路上花费的二十分钟时间,是正常情况下的行走速度。所谓疏散人群时耽搁的“几分钟”,至少有二十分钟的时间。而刘平在讲述这些被有意无意忽略掉的细节时,却几乎没有停顿。
人在表达并非自己真实意图的观点时,即使在心里已经组织好了语言的条理,但只有从口中顺畅的进行表述时,才会突然发觉其间的漏洞或逻辑错误。这不是智商问题,而是专注的角度不同。
人们在这种特定的情况下,往往首先注重的是表述时语言的通顺性和条理性。这样才能在表达的过程当中顺畅自然,不至引人怀疑。
要察觉自己所表述的观点中是否存在漏洞或逻辑错误,需要在心里反复多次的顺畅之后,才会注意到观点的合理性,才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环节。
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和专注的精神。刘平没有这些条件。
罗醒了注意到刘平的眼角有细微的抽动,他此时应该也察觉到了自己“完美的”逻辑中,有很多的不合理之处。
“小罗同志啊,你可不要责怪老刘对这个案子的怠慢。在我们看来,老刘已经是很尽心了。“遭雷劈”那玩意儿忒不是个东西,也只有他死了才有今天这热闹。真是大快人心啊。”见罗醒了盯着刘平不说话,邵国维又适时地出来化解了这不易被人察觉的尴尬。
“看您说的,我怎么可能埋怨刘主任?看来这个曹勒平是一位很不合群的人物啊?”罗醒了故意模糊了隐瞒细节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将邵国维口中的责怪也改成了熟人之间常用的埋怨一词。顺带着也模糊了对曹勒平人品的界定。
“不合群?你这个小同志可是真会找辙啊?你是不了解那个流氓文人的可恶之处?那简直是人嫌狗厌,那个什么竹什么书来着?”邵国维已经是在暴走的边缘了。
“罄竹难书。”罗醒了接了一句,之前自己几次问到曹勒平的人品如何恶劣时,都被刘平有意无意地打断了。
自己直到现在才又不自觉地问起来,看来这个刘平也不是个简单人物。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