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思古籍巧治疾病 顺药途初踏松江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没有金刚钻,我也要揽这瓷器活。

  “烦请大姐告知你家当家的,小生不才,留洋便是学医,我可医你家小儿之疾。”

  说完这句话,我已经后悔了,我一个文科生,连青蛙都没解剖过,竟说出如此大话,若是一会收不了场,不是又落个尴尬境地。

  “公子稍等,我再去告知。”妇人明显一愣,便收头回去。

  我听见了她急促的脚步声。

  “吱”的一声,门被打开,一个黝黑的庄稼汉站在我面前,后面站着刚刚与我对话的妇人。

  “公子当真能医此病?”庄稼汉急切的问道。

  我深呼吸一口气道。“且带我去看看你家儿子。”

  其实,我对医学的了解,也就是来自《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等一些书籍。

  能不能治,我自己心里一点底没有,但我实在不想宿于荒山野地,只能碰碰运气了。

  这是一个很穷苦的家庭,小小的院子里堆满了务农工具,晾晒的衣服与野菜挂在同一根粗黑的麻绳上,坑洼不平的地上,还会长出一根根发黄的杂草。

  进到内屋,一个小男孩平躺在床上,我走近观察,见他脸色苍白。

  一摸额头,高烫如火,但呼吸却还算正常。

  我不会把脉,只得转过身来问那两口子,“此模样有多久了?”

  庄稼汉答道:“该是有8天了。风寒药也服了,就是高热不退。”

  他用了风寒药,却没退烧,我轻轻掀起孩子的被子,见他两只小手紧紧的放在小腹上。

  “这孩子是腹痛吗?”

  “昨日小儿小解,便中带血,而后便说小腹疼痛。”庄稼汉点头说道。

  高烧不退、便中带血、小腹疼痛这……我快速在脑中搜索。

  《伤寒杂病论》曾记: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挡丸。

  有了!

  “你速速记下,且去买来药材!”我对庄稼汉说道。“水蛭二十个、虻虫二十个,大黄三两、桃仁二十五个。”

  庄稼汉连连点头,交待了几句,随即离去。

  妇人给我端来一杯热水。

  “多谢。”我接过妇人的水。

  靠在凳子上,我感觉我睡着了,睡得很香,很静。

  过了很久,被庄稼汉叫醒,“公子,药材已买来,且论如何用药。”

  “水蛭熬用,虻虫去翅熬用,大黄酒洗,桃仁去皮尖。上四味,杵,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我说道。

  还好《伤寒杂病论》有这相似症状记载。

  不然若当真是疑难杂症,我真的收不了场。

  庄稼汉让妇人去煎药。

  拉着我走到院中,摆一小桌,端来食物。

  我一看,竟只有些米汤咸菜。

  “恩公,小人是松江府(今上海)人士,以种地为生,本能自给自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