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

  天下大乱,最先倒霉的永远都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了。

  当然,真到了局势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也就不光光是老百姓了,除了最最顶层的那一批,一般的士绅大户也是跑不了的。

  崇祯八年,李自成,张献忠,老回回等十三家七十二营“义军”齐聚河南,开始分兵定向,四路攻略。

  这一次,不比从前,义军大多在陕西闹腾。这一次,战场就在河南。而且局势来得格外凶猛。

  这么多年来,在广大官员士绅以及天灾人祸地不断的“助攻”下,流寇是一次次被朝廷官兵击败,然后又一次次死灰复燃,而且还一次比一次凶猛,以至于流寇于朝廷官军之间的攻守战力也开始不知不觉间悄悄地发生的偏转。

  如今,流寇肆虐河南,官兵能死守的也唯有开封,洛阳等寥寥几个大城市了。有了流民的不断加入,流寇犹如山洪一般,一边不断地制造着流民,一边不断地吸收着流民,以至于百万之众还真不是开玩笑的。

  虽然里面大多数都不过活不过几天的“饥兵”,但单单是数目就已经足够让人胆寒了。

  闻敌而逃者为下勇,见敌而逃者为中勇,接敌而逃者为上勇,明末的官兵大抵如此。

  南阳地处河南中州,这样一个四战之地。却偏偏武备松驰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

  只要稍稍有点见识的都知道本地官兵是靠不住的。一只没有半点荣誉感,没有丝毫责任心,平日里除了被欺压就是被扣军饷,太平日子里都逃亡不断的军队里,能连接敌而逃的上勇估计都没几个的!

  以至于官府想要守城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竟然就只有让士绅豪商们打发点碎银子好组织民壮守城了。

  自作孽者不可活啊!

  流寇逼近南阳的消息一传来,最有钱有势的一波就开始准备往江南走了,中间的纷纷士绅大户们便往大一点的城市里去躲避,至于最广大的中小地主以及百姓,怀着一丝侥幸之心等死之外,也有很多聪明点的就开始往山里跑了。

  伏牛山里南阳很近,而且虽然算不得什么高山险峻,至少也是一处躲避之地啊!

  若真是深山老林,百姓们反而不敢去了。

  周易留下的后手终究还是起作用了。

  抛家弃业,躲入山中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携家带口的避入深山,又能带多少粮食?

  人数一多,日子一久,粮食自然就开始短缺了。

  伏牛山不大,野物自然也不会多。肯定是养不活这蜂拥而来的数万难民的。

  偏偏这一次流寇之难不仅来的凶,所过之处,犹如蝗虫过境一般,而且持续时间又格外的长。八大王张献忠一路南来,将南阳城团团包围,一点撤退的迹象都没有。

  流寇不走,难民们怎么敢离山。可不离山,这数万之众又吃什么?

  眼见着难民们就要在饿死与出山被杀死之间选择的时候,静虚观却拿出了大批粮食,开设粥蓬救济百姓了。

  什么叫功德?

  这就是功德。

  乱世灾荒之际,粮食可比黄金还宝贵。

  静虚观的粥蓬可算是活人无数了,收获了一大票声望之际,周易也跟着见香火愿力大涨。

  无他,粮食是周易的,舍粥救济的吩咐也是周易下的。

  静虚观空虚老道的几个徒弟再不像话,也不敢贪天之功,昧下周易的功劳啊!

  静虚观舍粥的时候,也少不得告诉百姓们,舍粥是南阳城隍不忍百姓们遭难,数月之前便托梦于静虚观,让静虚观备下粮食,舍粥救济百姓的。

  其实,有时候,老百姓们烧香拜佛真不一定就指望神灵能有多神通广大,有求必应。

  毕竟,老百姓不傻,当然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但这个神灵一定得有慈悲之心,能让百姓感到亲近。。

  这也就是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在民间的声望的比如来佛祖高,拜关公,妈祖的神像比拜玉皇大帝的多了。

  静虚观的解释不碍百灾荒之际,粮食可比黄金还宝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