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报仇雪恨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王昌顺急忙跑到后院,捉住了一只留作下蛋的老母鸡宰了,放到锅里大火炖熟,然后陪着笑脸端了上去,这才把蒙古士兵蒙混过去了。

  蒙古士兵酒足饭饱以后这才骂骂咧咧地走了。

  王昌顺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里嘀咕道:一会儿是党项人,一会儿是契丹人,后来是女真人,现在又是蒙古鞑子,大宋王朝恐怕是没有指望了。

  1216年,成吉思汗为了探明金国的实力,命令万余骑兵借道西夏,夺取了陕西的潼关,进而到达金国的南京今河南省开封城下。他们探知金国在这里屯有重兵以后,立刻渡过黄河回去了。

  成吉思汗鉴于短时期之内难以消灭金国,决定将一部分兵力留在金国打消耗战,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返回漠北休整,等待时机。

  这一时期,大部分的金队屯于州府,修筑城堡,而且墙高池深,难攻易守。

  蒙古军队尽量减少攻坚战,充分利用骑兵机动性强的特点,力主运动战,在自己擅长的运动中歼灭金国的军队。

  蒙古骑兵在长城内外纵横驰骋,歼灭了大量的金国精锐军队,横扫金国的半壁河山,掳掠大量的人畜和财物,扩充了自己的军队。因为他们的重点是复仇和掠夺财物,所以蒙古军队即便是占领了许多州县也不久留,拿上财物以后迅速撤兵回营。

  1217年,大蒙古国与金国的战事仍然连绵不断,但是,金国的国力今不如昔,逐渐开始走下坡路了。

  秋天,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全权统率13万名蒙古士兵、1万名汪古部士兵以及归附蒙古的北方汉人地主武装攻打金国。

  他认真总结了以往战斗的经验,觉得不能只做攻城掠财的草原流寇,而是要建立稳定的国家机构,于是给木华黎下达诏令,允许他招纳中原的汉人豪杰,在占领的地方建置行省。

  木华黎征伐金国长达10年之久。他承袭了成吉思汗的战略战术思想,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了显著的业绩。

  首先,木华黎重用降附蒙古的汉人将官。

  1218年,木华黎在紫荆关俘获易州土豪、中都留守张柔,委以重任。

  张柔不负厚望,奋力杀敌,为大蒙古国攻克了河北的30余座城池。

  此后,木华黎收降并委以重任的汉族将领越来越多。河北清乐首领史秉直和史天倪父子、兴中府元帅石天应等人协助蒙古军队占领并管理辽西、河北、山西、山东各州府,弥补了蒙古人不会行政管理的不足。

  其次,过去蒙古军队攻占一地抢掠之后就走了,多半是秋来春去。但是,蒙古军队一走,金队又很快恢复了对各州府的管理。

  这次,木华黎改变了以前肆意杀掠和夺地不守的做法,置官镇守,经营管理,打下了建立稳定国家的基础。

  再次,木华黎改变了传统的排兵布阵,采用正面对阵、两侧合围、夹击的战术,实现了以少胜多、出其不意的奇效。

  张致是一个汉人,从前卖身投靠了金国,官至将领。他看到蒙古崛起,又投降了蒙古。

  一次,张致的愿望没有实现,突然起来反叛新的主子蒙古,率兵占据了锦州。

  木华黎气得吹胡子瞪眼,立即将蒙古军队分成两路,一路由蒙古不花率领正面打击,另一路自己亲自指挥从侧面夹击,对张致派来的援军实行钳形合围,斩获了3000多个首级,还处死了政治立场反复不定的张致。

  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以后,木华黎牢记成吉思汗的嘱咐与期望,奋力杀敌,以报国家。

  一年,他率领蒙古大军围攻陕西凤翔,但是久攻不下。

  他内疚地对手下的将领说道:“我奉大汗之命征战,没有几年获取了辽西、辽东、山东、河北,时刻不敢懈怠。前不久攻克了天平、延安。现在几次攻不下凤翔,岂不是辜负了大汉的期望!”

  他对大蒙古国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最后病死在征讨金国的战场上。

  与木华黎相反,金国的将军们一直享受着优厚的福禄,丧失了祖先勇猛顽强的民族血性,战略战术陈旧落后,刚刚开始战斗就知道逃命,没有一个算得上是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

  蒙古人以小制大、以少胜多,逐渐走向强大。十几年以后,重新展望蒙古与金国的战争结局,恐怕那“一掬细沙”即将要填平一片广阔的“大海”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