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迁都北京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进一步来说,北方的地势相对比较高,在传统文化中更是被认为是龙脉汇聚的地方。从地势高的地方向地势低的发动战争总是相对容易点。这也是众多的南方政权难以打败北方政权的地理因素之一。

  最后,在历史上,天子守卫社稷是一项传统。不管是大秦、大汉,还是大宋,北方的游牧民族都对中原形成了巨大威胁。将都城设立在北方也是将军事、政治、经济中心北移,从而有助于集中资源来抗衡来自北方的入侵。反过来说,如果天子都跑到南方过安逸日子的话,对守卫北方边关的将士显然不是一件振奋士气的行为。所以,将都城迁到北京是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震慑,也是彰显强硬的态度。”

  朱棣停顿了一下,最后大声地说道:“朕曾经以北京为基地多次讨伐大元的残余势力。北京在军事指挥上的优点是处于后方的南京无法比拟的。我们再也不能像西晋、大宋一样放弃北方而苟安江南了。”

  但是,反对迁都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

  朱棣果断地采取措施,对那些反对迁都的官员进行了惩戒,以强权铁腕推行迁都。从此,没有人再敢公开反对迁都了。

  1421年,整整进行了18年的北京建设正式完工了。

  2月2日,朱棣下诏公示天下,大明王朝迁都北京,改应天府为南京。

  北京紫禁城高大巍峨的奉天殿里,身穿龙袍的朱棣踌躇满志地端坐在龙椅上,朝会百官,发号施令,信心百倍。

  从此,北京成为了世界瞩目的帝国京师。

  北京的皇宫以南京的皇宫为蓝本,规模上则更胜一筹。新修建的北京城周长45里,呈规则的方形,符合周礼考工记中理想的都城形制。

  朱棣迁都北京以后仍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并且保留了一套中央机构,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官员的级别也和京师相同。北京与南京合称二京府。

  1421年的夏天,北京天气闷热,雷雨不断。

  一天,一道刺眼的闪电划过了紫禁城的上空,击中了建好不过百日的奉天、华盖和谨身三大宫殿,引起了一场罕见的大火。

  大火焚毁了三大宫殿,也灼伤了人们的心灵。

  朝野一时间议论纷纷。

  朱棣惶惶不知所措,以为自己的德行、操守和为政真的存在缺失,才惹得天怒人怨,以至于用雷电来警告自己。

  为了使天意回转,朱棣决定广开言论,认真听取大家的建议和意见。令他没有想到是这场大火使“还都派”又登上了台面。

  大臣们上书没有说皇帝的道德不行,也没有说皇帝的施政政策不好,而是口径一致地说雷劈三大殿是因为迁都所致。

  左中允邹缉在奉天殿灾疏言辞激烈地说道:“迁都导致黎民百姓剥树皮,掘草根以食。老幼流移,颠踣道路,卖妻鬻子以求苟活。迁都后的北京拥有巨大的官僚机构和众多的皇亲国戚。大量的人口和军队需要消耗很多粮食。自东南往北京运粮往往消耗好几石才能送来一石。现在天意如此,不宜劳民。应当立即还都南京,奉谒陵庙,告以灾变之故,保养圣躬休息于无为。”

  礼部主事萧仪理直气壮地指出:“迁都以后诸事不便,而且弃绝皇脉与孝陵,实在有违天意。”

  萧仪的大胆言论触犯了朱棣能够忍受的底线。

  于是,朱棣大发雷霆,立即下令处死了萧仪。

  巩家禄对朱棣说道:“在大明占领大都和大元北撤的50多年以后迁都,全国的政治中心终于回到了北方。自从石敬瑭向契丹割让燕云十六州之后,北京大约有500年不在汉人的控制之下,若从安史之乱和河北藩镇兴起算起则时间更长。大宋靖康之变以后,中原也有近250年由外族统治。迁都以后,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成为大明的核心统治地域,汉人对中原的控制又恢复到了繁盛的时代。这是彪炳历史的千秋伟业啊。”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