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高原壮歌第2/3段
大清初年,碾伯县里王臣的后代王子玺参加了李自成的起义军。起义失败以后,他为了躲避清军的迫害逃进了南山的虎狼窝。王家传到这一代是由一个叫王世财的中年男子主持家族里的大事。
王世财牢记家族的历史教训,制定了“两不许”的族规:王氏家族的成员,第一不许参与政事,第二不许参加任何军队,只许在大山里老老实实地种地,本本分分地过日子。
同治年间,陕甘各地发生了反清的起义。镇压起义的大清士兵不够用了。于是,碾伯县府给各个村庄下达了每户必须抽一名男丁的征兵任务。
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王世财无法违背官令,只有被迫违反族规,不仅同意每家出一个男丁,而且不得已把自己的宝贝儿子王有德也送去当兵了。
当时,西宁府归甘肃省管辖。1781年,循化撒鲁尔人苏四十三领导的哲合忍耶起义失败以后,大清统治者对回回人和撒鲁尔人的统治更加严酷了。西宁府官府一再重申:一切遵照旧章。不得添建礼拜寺。不得分成新教和旧教。责成回回总约随时稽查。
西宁府的回回人和撒鲁尔人,特别是新教的各个门宦对官府的残酷压迫和地主团练的欺凌怀有极深的仇视。
1862年,西宁府的地主团练听闻陕西的回回人造反了,立刻加强了对本地的回回人和撒鲁尔人管控措施,结果引发了华寺门宦著名阿洪马文义领导的反抗斗争。
马文义率领华寺门宦的起义军进攻丹噶尔今青海省湟源、巴燕戎格今青海省化隆和西宁等处。
碾伯县和大通县的回回人闻风以后起而响应。
这次起义得到了华寺门宦创始人马来迟的四世孙、巴燕戎格抚番厅和循化厅总乡约马桂源的全力支持。马桂源很快成为这支起义军的主要领袖。
陕甘总督杨岳斌迅速派兵前来镇压西宁府的起义,却遭到了重大的失败,被盛怒的朝廷革去职务。
巩怀周的后代巩智贤一家住在碾伯县城的东门外。他为人一向小心谨慎,与世无争。如今看到天下形势大乱,心中更是战战兢兢,他再三叮嘱家人不可外出,而且将院门从里面拴死,免得起义军和清军闯进来抢夺财物,伤害性命。
新任陕甘总督沈照霖先后两次赶赴碾伯和巴燕戎格,亲自指挥官兵镇压起义军。
王有德所在部队的大多数士兵都是本地人家的子弟。他们根本不忍心对乡里乡亲的回回人动刀动枪,战斗还没有打响就后撤了一多半。
这样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了。沈照霖铩羽而归。
马桂源知道自己势单力薄,于是主动与陕西和甘肃其它地方的起义军联络,把自己领导的斗争变成为陕甘回回起义的一个组成部分。
1863年10月,西宁办事大臣玉通多次围剿起义军都无功而返,只好坐下来与马文义、马桂源和谈,达成了招安的协议,约定解散各自的地主团练和起义军,保举马桂源担任循化厅同知,推举他的哥哥马本源为署中营游击,护西宁领总兵篆。
两年以后,丹噶尔厅的朝廷官员富亮借口穆夫提门宦将要闹事,调集兵勇和团练杀害城里对官府有仇视情绪的回回等各族人民。
马桂源和马文义对富亮的野蛮做法非常不满,立即把华寺门宦和穆夫提门宦的教民联合起来,攻占了丹噶尔城附近的各处庄堡。起义军的声势很快扩大,控制了西宁府所属的大部分地区。
西宁办事大臣玉通被迫再次做出让步,报请并得到朝廷批准任命马桂源、马本源兄弟分别为西宁知府和护西宁镇兵篆。
从此,起义军实际上掌握了西宁府的军政大权。
马氏兄弟二人在西宁的东关筑起土城,倡议修缮汉人的孔庙,修整各地的渠道,会同汉人商绅成立维持社会治安的机构,管理工作做得有模有样。
西宁的很多汉人为了得到了马家兄弟的庇护纷纷改信回教,进一步增强了回回人的实力。
第二年,起义军进攻威远堡今青海省互助县威远镇、碾伯、平番今甘肃省永登县,占据平戎驿今青海省海东市平安镇,又派遣数千名骑兵支援金积堡的马化龙起义军,与肃州的起义军互相支援,还同妥德璘领导的回疆起义互通声气。
马文义不幸病逝以后,起义军在马桂源、马本源的领导下继续开展反清的斗争。
1872年,马桂源接待了河州起义军领袖马占鳌派来的信使穆和迈,洽谈两地起义军互相援助的事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