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东归西迁第1/3段
不要相信瘦弱的医生和秃头的理发师。
伊朗谚语
在众多陕西起义军的领袖当中,禹得彦和白彦虎最终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人生的结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822年,嘉庆皇帝的第二个二子爱新觉罗旻宁登基成为道光皇帝。
这一年的农历二月二日,也就是汉人民俗中龙抬头的日子,陕西省渭南县与大荔县交界的禹家大庄诞下了一个男婴,取名叫作禹得彦。
禹家是当地富裕的大户人家。禹得彦从小衣食无忧,生活得十分幸福。
1840年,大清在与英帝国爆发的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就在这一年,陕西西安府王曲村的白家诞下了一个男婴,取名叫作白彦虎。
他的父亲是大清的一个小官吏,先后在北京、河北的城固县和西安府做过官。
禹得彦与白彦虎都是陕西的回回人,名字里都有一个彦字。除此之外,很少有东西把这两个相差18岁、相距几百里的人联系到一起。
白彦虎的青少年时代是在首都北京度过的。1859年,19岁的白彦虎被选为北京一个大区的教务主管。他在宗教活动中锻炼出极强的领导才能和组织才干。
1861年,白彦虎应征入伍。他在大清的军队中没有干上几天就返回故乡西安府了。
这时候,禹得彦已经步入中年,成为当地有名的财主。他除了拥有大量的土地以外,还在大荔、渭南、三原、西安、开封等地开设商号和当铺,在四川也开办了盐井,被当地的人称为“川客禹家”。
同治年间,朝廷为了筹资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大幅度增加了陕西各地的赋税,再加上失败的民族政策,导致各族人民的起义此起彼伏,特别是回回人的起义很快从渭南、大荔、华阴一带漫延到关中的西安、同州、凤翔三府和乾州、彬州二州,声势浩大,是继太平天国之后的一次大面积长时间的反清起义。
白彦虎回到西安正好碰上了反清起义。他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斗争中。
禹得彦不仅举家出资支援起义军,而且亲自率领11个村的禹姓家族成员投奔起义军,结识了马阿洪、白彦虎、马正和、任武、马启示等起义领袖,与他们组成起义联军,共同反抗腐朽的官府。
第二年秋天,在以多隆阿为主帅、并且拥有洋枪和大炮、人数几倍于起义军的清军攻击下,起义军的据点被清军占领。白彦虎、禹得彦、马启示率领一部分起义军被迫退到甘肃境内的董志塬。
1866年,禹得彦和白彦虎、马启示等重整队伍,组成兵力近万人的十八营。由于作战机智勇敢、善用伏兵,白彦虎与禹得彦、孙玉宝、马启示等人被推举为十八营元帅。
东到西华池,西至肖金镇,南至宁州邱家寨,北至驿马关,纵横三四百里,起义军垦田练兵,先后占领了今天的庆阳、陇州、平凉、泾川、华亭、静宁等地,与清军展开了拉据战。
这一年的秋天,阴雨连绵。起义军在华亭仙姑山一带被清军重重包围,陷入了粮草吃紧、形势危难的困境。
当时,起义军首领商议破釜沉舟,决一死战。
禹得彦率领精壮的人马在华亭县境内的白草峪、王家峡到木头岭一带山顶设伏待候。正面由邹保和、陈林率领老弱眷属在后面。马启示、于彦禄假装败逃,诱敌深入。
骄悍一时的张再山率领三营亲兵穷追不舍,闯入了埋伏圈,被禹得彦堵在王家峡谷内,全军覆没。张再山在几名亲信的舍死保护下化妆潜逃。
起义军转危为安,获得了大量军需粮草,再度进入董志塬,多次打败来犯的清军。他们与同心、金积堡的马化龙起义军遥相呼应,随时出没在陕西的西南和甘肃的东部。
1867年,白彦虎、禹得彦、马启示趁陕西的清军主力东渡黄河追剿西捻军之机,率领起义军杀回过陕西。他们沿着渭河东走,逼近西安。禹得彦向北攻打榆林等地,兵力远达米脂和延安。
左宗棠担任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领12万湘军,动用南方12省的税银,向英国和法国贷款120万两白银,购置了洋枪大炮,镇压西北的起义。
不久,左宗棠的清军攻陷了董志塬。
1869年2月,白彦虎、禹得彦等人率领50万起义军北上金积堡,与马化龙联合,将十八营缩编为四大营。白彦虎和禹得彦仍为四大营首帅之一。他们还与河州马占鳌起义军取得了联系。
3月,甘肃汉人起义军领袖董福祥、李双良、张俊向左宗棠投降,充当清军攻打金积堡的先锋。
禹得彦和崔伟再次杀回陕西,在陇县、宝鸡、凤翔、扶风、渭南、白水、宜君等地活动。
陕西情况告急。左宗棠受到朝廷的严厉斥责。
左宗棠起用刘松山的侄子刘锦棠为主将,再次攻打金积堡。
1870年7月,金积堡的武装和食粮补给被清军层层切断。
金积堡内的约万余陕西起义sp; 1867年,白彦虎、禹得彦、马启示趁陕西的清军主力东渡黄河追剿西捻军之机,率领起义军杀回过陕西。他们沿着渭河东走,逼近西安。禹得彦向北攻打榆林等地,兵力远达米脂和延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