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收复新疆第1/3段
第六十四章收复新疆
两个协调的力量,可以分十个人的力量。
赫哲族谚语
河州城东门外的大夏河畔有一个民族杂居的村庄。村里有两支大家族。一个是回回人杨家。另一个是撒尔塔人妥家。因此,人们就把这个村庄叫做杨妥家。
1788年,妥家生下了一个男婴。父母给他取名叫作达乌德穆萨,汉名为妥明,字德璘。
妥德璘长大以后加入了回教虎非耶门宦。1812年前后,他从甘肃来到西域,创办了虎非耶门宦吐鲁番东道堂,担任兰巴尼教团叶尔羌分支的教务代理人。
大清王朝时期,西域又叫做回疆。
1697年,清军击败了盘踞在西域的蒙古准噶尔部,控制了回疆的东部。雍正时期,西域和云南、四川、贵州等新纳入大清王朝统治之下的地区统称为新疆六厅。
那里的维吾尔人头上缠着白布做成的“泰斯达尔”,因此被汉人称为缠回。
回疆也有不少说汉语的回回人。他们或者是来到回疆经商和传教的回回人的后代,或者是更早大元时期屯田士兵延续的血脉。
1592年西宁回回人努尔从麦加学习归来,率领800多名教徒来到哈密传教最后在这里无常。1755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叛乱后在乌鲁木齐地区修筑城堡,从陕甘各地调兵并鼓励携家带口进疆屯垦耕作。仅河州一次就有500户回回人举家迁移迪化。1765年前后,宁夏府的海原、西吉一带遭遇水灾,2个村庄250多回回人迁居到迪化。他们居住的地方取名为宁夏湾。
雍正和乾隆推行歧视和压迫回回人的政策,以屯垦实边为名将陕甘两省的回回人集体迁徙到回疆。不少来到这里经商的回回人久留不归,成为回疆的居民。
19世纪60年代北疆许多县城的居民大多数是回回人。当时的行政中心迪化城里的回回人比汉人和满人还要多。伊犁河谷的回回人则更多了。大多数的客店和饭馆掌握在回回人的手里。
乾隆在回疆实行以伯克制为主、札萨克制和郡县制为辅的一区三制。伯克是突厥语长官的意思,身兼政权神权。乾隆根据回疆的民族特点,任命阿克苏的阿奇木伯克为三品官,伊沙噶伯克为四品官,并且陆续推广到其他地区废除了伯克的世袭制,改为朝廷任命维吾尔宗教贵族子弟担任将准格尔汗国的十税五改为十税一,减轻了维族农民的负担由伊犁将军府负责回疆的防务把地方的治理权交到本地人担任的伯克手上。
18631年5月,南疆库车县的维吾尔、回回人和汉人农民因为无力交纳粮赋,被官府押到渭干河旁的水利工地上服徭役。许多人冻饿、劳累、鞭挞致死。
在太平天国和陕甘回回起义的影响下,饥寒交迫农民忍无可忍,在托乎提尼牙孜哈里等人的率领下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反清大起义,杀死两名官吏和15名伯克,随后向库车县城进发。
附近的回回人杨春、马三保、马隆等人随即响应起事。6月6日攻入库车城内,杀死朝廷驻库车办事大臣萨灵阿、阿奇木伯克库尔班等,拥立库车的大巴依即地主加拉里丁热西丁为和卓,建立了起义政权。
人在迪化的妥德璘看到全国各地爆发了起义,便联络迪化的回回清军参将索焕章图谋起事。
他们利用迪化的清兵都去南疆镇压库车起义的时机,在迪化的汉城南关发动了武装起义,进而围攻巩宁城即满城。妥德璘自立为清真王,在迪化的南面修筑了王城。
妥德璘封索焕章为元帅,由于索焕章的立场不坚定,不久又把他贬到吐鲁番去了,另外任用马升为总元帅,马泰、马仲、马明、马官都是大元帅。
迪化起义军势力最大的时候向东发展到哈密,向西发展到乌苏,向南发展到吐鲁番,向北同清军争夺塔尔巴哈台今天新疆的塔城市。
起义的烽火迅速燃遍了天山南北。短短几个月内,库尔勒、迪化、昌吉、喀什噶尔、和阗、哈密、塔城、伊犁等地相继举行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大清王朝在回疆的统治。
伊犁和塔城的起义群众在进行反清斗争的同时,还与沙俄的侵略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出了贡献。
回疆除了惠远城今天的霍城县、惠宁城今天的伊宁县、喀什噶尔汉城、英吉沙汉城等还有清军困守,其余的全部落入了起义军政权的手中。
封建贵族和教主很快篡夺了起义的领导权。他们在库车、和阗、喀什、吐鲁番等地先后建立了地方割据政权,互相之间开始混战,屠杀其他民族,为外敌入侵提供了绝佳的时机和条件。
穆罕默德雅霍甫脱颖而出。
1820年,穆罕默德雅霍甫出生在花剌子模帝国故地浩罕汗国塔什干附近的皮斯坎提。他的父亲是乡里念经治病神职人员,很早就跟雅霍甫的母亲离异了。母亲带着年幼的雅霍甫改嫁给一个屠夫。数年之后,母亲又去世了。10岁穆罕默德雅霍甫被屠夫赶出家门,成为流落在塔什干街头的孤儿。他长得十分俊俏,被奸商培养成为同郑和一样的秀童,送给了汗王的侍从官卡希卡。
&e吐鲁番,向北同清军争夺塔尔巴哈台今天新疆的塔城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