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三围河州第1/3段
人出生在哪里,哪里就最珍贵。
柯尔克孜族谚语
3月21日早晨8时,牛占川接到紧急命令,跟随马英率领的主力部队包围河州城。
牛占川的任务是保卫马英的安全,所以不必到战斗的第一线,距离战场还有一里路。
他看到,不仅四乡的回回人纷纷前来支援马英的军队,就连居住在北塬一带的汉人因为不堪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也给送来了柴禾和茶水,还协助官兵挖掘战壕。
当时,河州镇守使赵聘的兵力总共也就3个营,不超过1200人。武器中一半是钢枪,一半还是打猎的铅枪。他们在城墙的四周挖掘壕沟,再把薄木板和沙土盖在上面,做成了陷阱。
马英的军队手中没有重型武器,要想摧毁坚实的城垣实在是勉为其难。
第一次围城的兵力超过了5000人。他们使用的步枪比国民军的多。因为子弹补充不足,他们的火力始终压不过国民军的,而且竟然还有人偷偷地向外贩卖子弹挣钱。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马英的攻城便成为了困城。围困了很长的日子,却始终不能够城克城池。
马英本来就年轻气盛,幻想几天之内大获全胜,还要乘胜前进攻打省城兰州呢。面对困境,他整饬纪律,鼓励士气,实行奖罚分明,将不听指挥私自带队攻打大河家的前锋团长马长禄和向赵聘私通情报的马尕五斩首示众,然后给卖力攻城的官兵犒赏鞋袜、副食品等。
围攻河州城长达半个多月,除了歼灭突击北塬的150多名赵聘炮兵营的官兵,俘获百余支步枪以外,没有任何其它的进展。
4月5日,牛占川听说剿匪司令戴靖宇从临洮出发,向河州进军。
马英亲自率领军队到南阳坡、蒿枝沟今天和政县一带一带围追堵击,却无法打不退国民军。他急忙又增调了千余人到四十里铺支援。
戴靖宇虽然在战斗中受了伤,但是,他们的火力却压过了马英的军队。
马英眼看自己的部队抵抗不过国民军,不想再做无谓的牺牲,立即撤退到西乡的韩家集一带休整,意图日后再起。
第一次围攻河州城就这样失败了。
国民军方面除了军事部队火力大开之外,还选派了以刘郁芬的参谋长余嘉培为主任的战地政治委员会,任命河州当地名望喇世俊、马国礼等人为委员,带着两个宣传队向马英的军队进行宣传分化,派遣八坊的名人喇伟卿、蒋子敬等从中奔走斡旋,寻求和平解决事变。
政治委员会向马英提出了三点招抚意见:一是马军完全撤离城郊,移驻远离河州城的韩家集和大河家一带;二是按枪支数量整编马英的士兵为国民革命军三是受编以后要绝对服从刘郁芬的调遣。
马英一口拒绝了,因为他得到了祖父马海渊、马腾的父亲马仓娃、西军老将领马占奎及其儿子马丕烈、孙子马福福三代和马贤的支持,把马勷窖藏的60万元银币挖出来作为军饷。
马贤与哥哥马勷长期以来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马英打算借刀杀人,促使刘郁芬先行解决凉州马勷。他多次派遣牛占川前去劝说,终于使马贤加入了自己的行列。
国民军暂时不想与风头正劲的马英交战,在第一次解围之后为了争取他的信任,把赵聘调到省府,用陈煜旭取而代之。
国民军的大军云集河州城,粮草成了最大的问题。
国民军在城里挨家挨户的摊派粮草,仅仅在八坊就摊派了50万斤面粉和犒军慰劳的专款20万元现款。另外,国民军为了寻找柴禾强拆民房,强派老百姓拉车牵畜。
老百姓们又一次感受到了沉重的负担。
国民军这次也摸清了河州民族仇杀的历史惯例,把从北塬、东川和牙沟迁入城里的汉人农民组成了3个民团。这些民团既没有训练基础,又心怀歧视和成见,借口寻找粮食和柴草,在回回人的村庄里骚扰滋事,欺压回回老百姓。
马英的军队日渐扩大,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乌合之众。士兵的素质比较差。违纪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思想狭隘的人认为老子是天下第一,挟带私仇借机报复丑人,烧杀掠夺老百姓也时常发生,造成了起义军与汉人老百姓的矛盾。
国民军完全达到了利用民间矛盾来减少反抗力量的企图和目的。
国民军和马英对和平解决问题本来就没有多少诚意。既然谈判没有成效,那就积极备战吧。
国民军在北塬挖战壕、修堡垒,准备大干一场。
马英则命令官兵在各地增设障碍,做好防守反击的准备。他听从了牛占川的建议,带领军队驻扎在他熟悉的井沟的山谷中养精蓄锐。
牛占川站在井沟里,抬起头向尕阴屲望去,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家的房子,还可以看到父母尔撒和麦里燕正在山顶的地里干活。他扯开嗓门大声地叫喊道:“阿达,赶快回家去!”
牛占川的喊叫声在山谷中回响,传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马英听到以后急忙喝止道:“日娜的!不许发出声响!3个民团。这些民团既没有训练基础,又心怀歧视和成见,借口寻找粮食和柴草,在回回人的村庄里骚扰滋事,欺压回回老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