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走出家门第2/3段
林桂珍说道“我原本是四川通江县涪阳乡人。1931年,我的父母亲因为3个儿子参加了红军,被国民党军队杀害了。我当时只有11岁,孤苦伶仃,只好逃荒去找哥哥后来也参加了红军编入了红9师妇女独立团1营。1935年我又编入了红5军,从四川挺进到哈达铺取得了腊子口战役的胜利。9月底,我们红五军奉命渡过黄河西征在景泰县的一条山遇到了国民党马军的阻击。”
韩索菲和儿女们紧张地互相看了一眼。他们的心中立刻想到了当时在河西走廊作战的牛占海。
林桂珍继续讲述道:“红军主力和妇女独立团奋勇拼杀一边打仗,一边翻越乌鞘岭攻进了古浪县城与敌人展开激战,伤亡很重。36年的10月底,我们进入武威县城又和敌人作战,红军伤亡很大,被敌人俘虏的也不少。12月底,我们经过永昌、张掖、山丹等地继续西进经历了多次惨烈的战斗。我的二哥,也是24师副师长的林焕青和大部分官兵在山丹县的北湾牺牲了。不久,我们跟随西路军主力占领了高台县城,后来因为寡不敌众,几乎全军覆没。
1937年,我们在倪家营、梨园口一带被马军的优势兵力围攻,陷入困境以后被迫分散行动。经历这些战斗之后,我们妇女独立团100多人只剩下了14个人。我们的支队从瓜城转战到煌城,150多人全都被马军俘虏了。我的左腿受了枪伤,脑门和肚子也被马刀砍伤、挑伤。9月底,敌人把我们用汽车秘密地运到张掖,当晚在北门外活埋了。我是最后一个被推进坑里的,身上的土埋得不厚。我悄悄地爬了一会,等到敌人走了以后从土坑里爬了出来,算是死里逃生吧。不久,我又被敌人抓住了。我趁他们不注意的时候又逃脱了。我一路靠要饭走到了张掖的沙窝,遇到了一个在那里做买卖的临夏回民男人就嫁给他了随着他改信了你们的教门。39年8月,我和老汉回到了他的老家井沟。解放以后,组织上了解到我的情况,安排我担任了公社的妇联主任。”
听完了林桂珍的传奇故事,牛家的人都向她投去了敬佩和崇敬的目光。大家都没有想到,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小个子女人竟然是如此的坚强和勇敢。
林桂珍对阿西娅说道:“尕林子的阿妈现在在家闲着。我去给她说一说,把你的尕娃交给她照看。你每个月给上她10斤粮食作为补偿。”
阿西娅看了婆婆和丈夫一眼,没有说话。
林桂珍知道阿西娅有苦难言,便向韩索菲问道:“阿姐,你给个话呀?”
韩索菲看到自己明里不能公开反对,只好说道:“瑙不多说。尕娃的事情尕娃自己做主。”
林桂珍又问道:“阿西娅的男人也给个话呀?”
牛玉山也不好反对,低声说道:“我也不阻拦。”
林桂珍高兴地说道:“那就好。阿西娅,你明天就到小队部报到。”
第二天早晨,阿西娅把海彻交给了尕林子的阿妈,扛上一把锄头,来到礼拜寺里的小队部,向小队长何喜堂报到,然后便和社员们一起下地干活了。
等到太阳升到了头顶正中,何喜堂大声地通知大家收工回家,吃罢午饭再来继续干活。
阿西娅回到家里的时候,牛家的几个儿子也都收工回来了。他们和韩索菲一起坐在土炕上聊天。媳妇们则拍打掉衣服上的尘土,赶紧到厨房做饭。
阿西娅走出家门,接触到了公家的干部,听到了新社会的话语,看到了以前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知道了很多国家和世界的大事,还和当地的妇女学会了漫唱花儿。
花儿又叫作少年,诞生于甘肃的河州,流行于甘、青、宁、新等省区,是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古等民族共同创作共同享用以汉语演唱的民歌。其中,回族和撒拉族的花儿尤为出名。因为花儿的歌词中将青年女子比喻为花儿,这种演唱形式便得名为花儿。
花儿反映生活、爱情、时政、劳动等内容,用比、兴、赋的艺术手法即兴演出,音乐高亢、悠长、爽朗,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很高,被人们誉为西北的灵魂。
不要看阿西娅平时说话的声音轻柔细小,漫起花儿来却是音调高扬,优美动听:
“雷响了三声者天地么动,
千里的路,
上来了解放的大军
赶走了马匪者救呀百姓,
受苦的人,
活像是扁石头翻了个身。”
阿西娅歌声的余音还在山谷中回荡着,对面山坡上本康的生产队员已经对上花儿唱了来:
“胡麻花开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