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0九章 良师益友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剩下的老师不是想办法直接回到上海的,就是与外地人结婚成家无法调动的。他们在苦苦地等待着机遇,坚信终将返回到他们美丽的大都市上海。

  最喜欢的老师都调走了。牛木林的心中感到闷闷不乐,对新的任课老师产生了排斥心理,偏执地认为他们讲课的水平不高,对学生爱理不理的,一点儿也没有师生之间的感情。

  小学的时候,牛木林喜欢读《雷锋的故事》、《昆仑山上一棵草》这样描写英雄人物和劳动模范的书籍。现在,牛木林开始有选择地世界名著了。中国的《红楼梦》、《西游记》、《水浒》、《青春之歌》和外国的《高老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为他开启了另一个世界的窗口,使他为之痴迷和向往。

  初中毕业考高中的前夕,班主任给同学们讲解中考的有关政策。当班主任讲到“回族学生可以照顾10分”的时候,全班同学们都把羡慕的眼光投向了班里唯一的少数民族学生牛木林。

  牛木林却羞涩得面红耳赤,非常难为情地低下了脑袋。他在心中发誓道:我可不要什么照顾呢。我又不是弱智!我一定要考上第1名,让你们大家看看我的真本事!

  1981年,牛木林以全团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181团高级中学。按照行政等级,兵团的团相当于地方上的县。换句话说,181团中学相当于一个县城的中学。

  学校在181团团部所在的巴里巴盖垦区,离牛木林的家有20多公里。他和其他家不在团部的同学必须住校,只有到了星期六下午上完课以后,他们才能够骑着自行车回家。

  徐金民是高一年级尖子班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是一位非常严厉的人。他一身正气,个性鲜明,总是挺着笔直的身板,高仰着瘦瘦的脸颊,嘴唇紧紧地抿着,双手背在身后,脸上的表情十分严肃,倘若偶尔露出一丝微笑,反而让人的心头感到一丝忐忑不安。

  牛木林高中的第一堂课是英语课。

  随着悦耳的上课铃声,跨入教室的是一位身材高大、剪着短发、穿着一身蓝色衣服的女教师。

  她迈开大步登上了讲台,麻利地解开脖子上的围巾,大眼睛扫了一圈讲台下面安静地坐着的学生,用手扶了扶黑边的眼镜,高声地说道:“我叫李嵋,木子李,峨嵋山的嵋。我们现在开始上英语课!”

  话音未落,李嵋已经拿起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开始“吱吱嘎嘎”地书写英语单词了。

  没等学生们回过神来,她突然又停止了板书,转过身来补充说道:“我的嗓门比较大,你们不要害怕哦!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好了。”

  听了李老师的这番话,同学们如释重负,长长舒了一口气。

  李嵋为人正直,性格爽快。除了她略带上海口音的普通话和隐隐约约的海派气息,人们是很难把她和细声细气的上海人联系在一起的。

  语文老师沈坚强也是一个上海知识青年。他,一副魁梧的身材,黑褐色的皮肤,戴着一副黑红色镜框的眼镜,嗓音特别的洪亮,唱起歌还是一个激情四射、富有魅力的的男高音。

  沈坚强教学的方式和别的语文老师很不一样。

  每次学习新课文的时候,他只是简要地介绍一下课文的内容,然后就开始带着学生们大声朗读课文。天天如此。

  他还经常点名让某个学生站起来单独朗读课文。倘若那个学生朗读得不流畅,他一定会亲自示范,一句一句地带着学生朗读。

  起初,牛木林疑心这个沈老师在糊弄大家,不认真地教课。渐渐地,他发现了朗读带来的神奇效果了:无论是写作文还是解释词语,美妙的语句在脑海里翩翩而至,下笔也犹如神助。

  沈坚强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竭尽全力发挥字典和词典的功能。

  最初,沈坚强要求学生每天上课的时候必须带上《新华字典》。每当遇到生词难句,他从来不给学生们解答,而是让他们自己查字典。

  后来,他又要求学生必须人手一部厚厚的《现代汉语词典》。

  那时候,181团只有1家小小的新华书店。书店里只有几种流行的政治书籍,没有课外辅导书,也没有《现代汉语词典》。

  牛木林想起了在四川的舅舅巩连朝的小女儿、自己上大学的表姐。他给她写了一封信,请她帮忙给自己寄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这部词典后来跟随他走出新疆,来到兰州,一直用到了大学毕业。

  有一天,3班的语文老师突然来到尖子班的教室里,要给牛木林他们上语文课,说是沈老师回上海治病去了。

  沈老师到底得了什么病?为什么走的这么仓促?大家谁也不知道。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