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万事俱备(求订阅!!)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侯县县城本来就有土夯的城墙,这还是当年始皇陛下收服闽越时,闽君为了迎接秦使下令修建的。只是城墙十分低矮,城内建筑也因年久失修,有多处坍塌。住人是不可能了,只好拆下能用的砖木来修补城墙。

  城墙肯定是要加高的,不然以现在的高度,身手好的山民可以轻而易举翻进来,根本起不到防御效果。

  张鹏回忆了一下他看过的古代战争电影,还真让他想出一个办法——把破败的地方挖土修缮加高,而取用的土则直接用墙外挖壕沟的土夯实。实际上就是贴着外墙挖沟,这样土也有了,还无形中加高了城墙的高度。

  司马欣见到后大加称赞,又建议张鹏在沟外再修一条土墙,无须多高,至膝便可。另外,沟内遍插削尖了的竹子。

  张鹏在脑海中想象了一下蛮兵进攻时的场景,立刻答应下来,吩咐部下着手去做。

  如此设计,蛮兵想要进城,就要先登上膝盖高的土台,将自己完全暴露在秦军的视野下;然后他们还要再跳下插满了竹签子的深沟里;若是大难不死,最后才能攀爬城墙······

  “还是读书人心眼多啊!”张鹏看着一脸微笑的司马欣,没想到这个平时斯斯文文的人对付起敌人来也凶狠的一面。

  侯县西面靠山,山上有茂林修竹,选一到二丈的硬竹,一头削尖,保留上面的枝杈,便是一杆“浑身带刺儿”的长矛。虽然没有铁枪锋利耐用,但也不是没有优势——它比实木轻,可以做的更长。

  步卒临阵时,手里的长矛越长,自己就更安全。而且量大管够,新军一人可以准备好几根,就连那些助防的民兵也普及到人手一杆。

  新军士卒们衣甲不全,民兵就更不用说了。而且闽中湿热,很多人全家就一件衣服,谁出门就给谁穿。所以,有好多士卒是光着身子和脚丫子的。于是妇孺老弱们就用木块和竹片钻空,做简易鳞甲补充,防护能力不强,但聊胜于无。

  就在侯县内热火朝天的布防时,一个侦查斥候跑了回来,禀报张鹏道:“闽君带着人出山了!”

  ············

  早在刚刚到达侯县的时候,秦人就已经重新把这里的地形转了好几遍,附近的大路小路和地势地形,早就印在了张鹏的脑子里。

  得到闽君出山的消息后,张鹏立刻通知了司马欣,又召集所有新军军吏和民兵的首领,一同商讨对策。

  其实做决策的通常都是张鹏和司马欣,他们两个商量好了,其他人就负责执行。但这种方式看起来快速有效,却不是良性发展。其他人在团队里的作用就是最简单的执行,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摊子小的时候看不出问题,一旦日后摊子铺大了,就会有麻烦。

  所以张鹏也在有意识地培养手下的思考能力,起码听着他自己和司马欣的各种计策招数,能够学会怎么阴人······

  张鹏也不会打仗,前世在工地上打群架倒是经历了不少,按照他的经验,只要动手前用气势震慑住对方,动手的时候敢拼命,一般的对手都会选择认怂。

  可是战争毕竟不是群架,所以他绞尽脑汁地回想着自己看过的历史剧、抗···日···神剧甚至仙侠剧,总算提出了一些见解,还让司马欣称赞了很久。

  其实电视剧当中的很多战争场景并不是完全胡扯的,许多内容也是根据史书所做的再现,或者是两千多年战争史潜移默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张鹏将后世的经验总结拿到两千多年前来用,自然让人耳目一新。

  “侯县西面是山,东面是闽水,只有南北两面容易受敌。闽君有五千人,断然不会将队伍一分为二分击南北,他们会全部集中在更为平坦的南面。”

  竹楼内,张鹏双手撑着一台摆在地中央的实木书案,用手指着铺在上面的简易地图,分析道:“我们的战兵只有五百人,民兵多是老弱。素闻越人善野战,所以出城肯定不行。新军若有闪失,民兵会一哄而散。”

  “该如何迎敌?”周武率先问出了大家的心声。

  “只有设法诱蛮兵入城,利用地形让蛮兵无法展开,凭借墙巷歼敌;因此我叫山民在城内大路上筑墙隔断道路,便是这样的意图。”

  “蛮兵还有多久会到?”司马欣问了一个更直接的问题。

  “据探子回报,该是有三四日的路程。”张鹏皱着眉头说。

  “善!”司马欣道:“排水不能停,翻地也要继续。咱们再准备两日,第三日就让所有人都进城全胡扯的,许多内容也是根据史书所做的再现,或者是两千多年战争史潜移默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张鹏将后世的经验总结拿到两千多年前来用,自然让人耳目一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