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伊万诺夫鸡尾酒第2/2段
和火箭炮单个的样子看上去也有点像,主要区别就是一个是手扔出去,一个是装在卡车之类的车辆上发射一个是无坐力炮,一个是火箭发动机,所以拿来用的时候别搞混了。刘原一边画着图纸,一边嘴里轻轻地唱着此时还没有的喀秋莎。但还是这句话,现在钢铁产量实在有限,钢管数量也一样有限。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比坦克装甲车之类的省钢铁多了,虽然这两类武器貌似没有什么可比性。
除此之外,刘原还想出了另一样武器,就像电视剧伪装者里面那样,实际上就是利用“粉尘爆炸”的原理,把固体可燃物比如煤、木炭、木屑甚至秸秆之类舍不得用面粉设法磨成极细的粉末包成一包一包带在身上。届时在空中抛撒粉末,待局部地区烟尘弥漫,人跑出去,扔个火头进去就会爆炸,特别适合对室内目标使用,室外则会威力大减。用接根引线点着的办法也可以,但是那样粉尘落地的多,不一定能爆得起来。不过,这种武器比较考验使用的人的技巧,不同的人用起来会效果差距很大。
刘原心想:“当初协约国发现苏俄有了青霉素就搞出这么多事情,这回看那些国家还敢不敢要我们把这些东西也交出来?”毕竟这些武器的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要仿制也不是很难的事。他却没料到别人也想到了这一点,尤其是斯大林,直接下了死命令:新武器领多少用掉多少,哪怕就地炸掉也一样都不能被敌人拿去,违者一律军法从事!
刘原没有想到的是,和他穿越之前的历史相比,协约国除了自顾不暇的中国以外增大了联合反苏的力度,苏俄有了他的新武器及青霉素减少伤亡的双重加成,但是相当一段时间里受制于产能加成幅度也不太大,两相抵消,综合起来,三年国内战争还是三年国内战争,时间上倒是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另外,直到战争结束,敌军倒也也没有真的使出化学武器或生物武器来,不知道是本来就没有这计划呢,还是觉得严阵以待的苏维埃已经有了报复的决心和能力,只能作罢了?
设计并试验这几种武器的事情告一段落以后,刘原却意外地遇到了一个人。
这人是个金发碧眼的德国年轻英俊男子,名叫鲁道夫考茨基,本名叫鲁道夫冯奥伊伦贝格。
从他的本名可以看出,他的出身是德国的贵族。但是他和列宁有点类似,也是背叛自己出身的阶级,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倾心于社会主义,为此不惜改掉了自己原本带有贵族特征的名字。只不过他的成就远远无法和列宁相比,在一战期间只是一个报社的实习记者,现在也不过去掉了“实习”二字。
他来到苏俄,原来是为了采访列宁的。懂俄语的德国人和懂德语的俄国人都很多,列宁也懂德语,所以两个人交谈时都可以不用翻译。
欲知鲁道夫遇到刘原以后的情形,且听下回分解。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