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论粮食和石油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斯大林见状,示意刘原坐下。刘原说:“美国在温带,纬度大致和中国差不多,而且人口不多,中部有广阔的大平原,的确很适合发展农业尤其是大农场大庄园。可苏联大部分地区都在寒带,纬度和加拿大差不多,全国差不多有九成地区都在寒带都是冻土,去和美国竞争农业?他怎么想的?我看他这方面倒和赫鲁晓夫这个玉米控会很有共同语言,他们两个人要碰面也还是有机会的赫鲁晓夫种的玉米,可是颗粒无收!”

  刘原接着又说:“他说要补贴农民?可以啊,看怎么补贴。照我看,按照每家每户要用的生活必需品,全部用实物补贴,实物放置运输不便,就用各种各样票证,凭证购买!当然,城市居民也一样,每家每户按照人口发各种票证。”尽管刘原出生的时候各类票证早已取消,但是他听说过中国曾经有过家家户户拿着一大堆各种“票”过日子的年代,这就够了。他也不知道中国这一招是不是和苏联学的,但起码此时苏联还未实行,那他现在说出来也无妨。

  斯大林说:“你觉得这样做可以准确地补贴到贫穷的农民,而不至于养肥富农了,是吗?可以考虑,我会和管这方面的人讨论具体该怎么实行。”

  刘原也挺高兴,心想那样斯大林就可以放心和布哈林继续联合,而不引起原来的副作用了。至于过后就算布哈林发现这个“补贴”的具体方式和他想的不一样,恐怕他也不好说什么。刘原说:“他这样说,大概是因为农村是他的基本盘吧。”

  刘原却不知道,另一个时空里,1925年在宽扎盆地已经能开采原油了,而苏联的大部分油田到1935年都能开采了不过不包括著名的秋明油田,从此以后苏联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饥荒。因此只要再提早几年做这些,就能把饥荒直接消灭在萌芽中了。

  刘原也说了,赫鲁晓夫其实还是有做成功的事情的,比如解决大量进城的人的住房问题,他建造了很多简易楼房,被称为“赫鲁晓夫楼”,此举被东欧、中国学去,在这些国家也造了很多这样的楼。只不过后来中苏交恶,这种楼房在中国就改名叫“筒子楼”了。

  刘原更加不知道,在他说出出口石油的想法之前,斯大林是真的做好了最坏情况下“孤军作战”的准备的。但是那样他自身就会处在很危险的境地,所以直到此刻,他才松了一口气。

  刘原又提出了几点方案。除了进口炼油和油井设备用来开采原油和加工油产品,还有:1土地国有,集体农场,农民用刚分到的土地入股,然后农场再雇佣农民劳动力,上交后的按股份分成2发展科学种田,沼气池,引水设施,还要有合适的种子3准备建造拖拉机等农用机械厂,反正后面还能用来生产坦克4等到化肥厂农药厂都成规模了,还可以考虑飞机撒化肥农药,现在的双翼飞机用来撒化肥农药正好。

  “如果是完全的集体农场,会造成楼。只不过后来中苏交恶,这种楼房在中国就改名叫“筒子楼”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