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一一二章 那一口古井 总也看不穿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前朝清朝光绪十三年1887年,光绪皇帝在慈禧太后的威慑下无奈地“选”了隆裕皇后和瑾妃、珍妃之后,他与慈禧太后的亲侄女隆裕皇后的感情始终疏远,却渐渐地爱上了为人善良、聪颖、伶俐的珍妃。

  由于珍妃在政治上同情并支持光绪皇帝的变法行动,因此她在得到光绪皇帝的宠爱的同时,也遭到了西太后的极度仇视。

  珍妃沉浸在光绪的爱情中,自己没能给慈禧太后留下好印象,不仅没有想办法弥补,反而越陷越深。比如她把“摄影术”带进宫中,慈禧太后对此很反感,因她起初把洋人的这个玩意当成“摄魂术”

  再如珍妃不注意装束,时常在宫中女扮男装,甚至在和光绪帝嬉戏时,把龙袍都穿上了身珍妃还破坏宫中规矩,妃子本来只能坐四人轿,她却偏偏要坐八人轿。

  以上种种,慈禧太后心里早就想惩治一下这个猖狂的妃子,但并未起杀心,珍妃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因为他触犯了慈禧的底线,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首先是珍妃卖官,清朝晚期虽然已经实行了“捐纳制度”,但办这个事必须由朝廷官员出面,虽然也有太监们私下收受好处,帮别人说上几句好话,但也都是小心翼翼,珍妃有段时间手头紧,见这是一个难得的赚钱机会,于是仗着光绪帝对自己的溺爱,竟也干起了卖官鬻爵的勾当,而且是明目张胆,被慈禧太后抓住后痛打一顿。

  再之就是珍妃胆大到干政的地步,她不仅支持光绪搞变法,还帮助参考官员的任用,光绪皇帝执意要与东洋国一战即“甲午海战”,竟也有珍妃在背后怂恿。

  珍妃的所作所为已经不仅仅是干政,而是完全走到了慈禧太后的对立面,光绪身为一国之君,不听话都要被软禁,一个小小的妃子,随时都可能被要了性命。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太后以阴谋使得戊戌变法失败,再度大权独揽。此后,慈禧太后因不喜欢珍妃而把珍妃禁闭在景棋阁后面的小院里。

  禁闭珍妃的冷宫在皇宫东南角花园的一个小院里,完全与外人隔绝,吃喝拉撒都在太监监视之下,珍妃一天天消瘦下去了。她姐姐瑾妃有时偷偷送几件衣服或捎几句话,珍妃才感到有点温暖。

  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龙都,慈禧太后挟持也曾被单独软禁的光绪皇帝逃往西安,临行前不忘对珍妃下毒手。她命两个总管把珍妃从景祺阁后面的小院里放出来,以“珍妃年少,洋人入城,免受污辱”为由,命珍妃投井。

  两个总管来到小院,向珍妃传下了慈禧太后的旨意。珍妃不服,到慈禧太后那里哭闹。慈禧太后恼羞成怒,说:“把她给我扔下去!”总管把珍妃夹在腰间,来到八宝琉璃井,珍妃死死抓住玉石栏杆,没办法,只好把她架到秃井边,使足力气,头朝下扔了下去,总管崔玉贵怕珍妃上来,又找了块石头扔了下去。办完珍妃的事,慈禧太后出了贞顺门,奔了西安。

  珍妃死后,尸体在井里泡了一年多,直到第二年,辛丑回銮后,慈禧太后未免理亏,将珍妃死因归结于崔玉贵逞能将珍妃推进井里,自己只不过当时在气头上。并命人将珍妃尸体打捞上来,安厝于西郊田,后葬西陵之崇陵妃园。瑾妃在井北怀远堂东间立牌以示哀悼。后称此井曰珍妃井,沿称至今。

  ……

  四个人站在宁寿宫北端的贞顺门内,看着井边搬开的栅栏,以及穿井沿上锁的小铁棍也已经取出放在一边,而龙大看着实在是有些狭窄的井口,百思不得其解:

  “说的井就是珍妃井?这么小的井口怎么可能投进去一个人?”

  龙一在一边转了一圈,“龙大你这次没动脑子,肯定是把珍妃的身体取出来之后,宫里害怕再有人想不开,就把井加了井沿,你也不想想,不是人人都能吃得上玉泉山的水,太监、宫女平时吃水也要用水井的,要是总有人跳井,那还了得?”

  “哼哼,就你动脑子,不过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我没想到到处传的能看到其他东西的井就是珍妃井,不过按照家里人说的,人有魂魄、或者说人有怨念,妃子本身就是高能量的人,珍妃井里有一些奇怪的东西也就正常了”

  “妃子是高能量的人,这是什么意思”万星龙有些疑问。

  “这是我们家里……老人说的了,就是说人和人的能量值、影响力天生是有不同的,现代也叫气场,过去修行者也有的说法叫做灵气或者慧根,反正就是不一样了。

  一个人能成为明星、名人或者称王称霸,按照这个说法命里一定有着非同常人的能量值或者影响力,一个妃子自然也是不同于一般人的,她的气场和能量指数一定很高,或者很奇特,所以说如果是非正常死亡,肯定锁的小铁棍也已经取出放在一边,而龙大看着实在是有些狭窄的井口,百思不得其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