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白(50)第1/1段
红与白
五十打井下
在网络上搜索“打井”这个汉词,出现的不是打井机就是打井队的广告,不是轻便钻机的价格就是打一口深水井多少钱一米,才想起这个词在缺水的北方几乎成了水源的唯一来源。更想起一件今古奇观,山东烟台今年遭受百年大旱,毕郭镇的城子水库是招远全市的水源地,也是那个镇唯一没有干涸的水库,守着水源地,为了保证城市用水,那个镇却要限时限量供水,更不提供农田灌溉,于是,疯狂打井就成了农户寻找水源的唯一途径。
不过好就好在从那本厚厚的词源或者辞海对“井”的条例中,可以看见如下解释:井指的是古代王侯的墓穴。唐杜甫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忽忆雨时秋井塌,古人白骨生青苔,如何不饮令人哀。”仇兆鳌注引张綖曰:“井是贵者之墓,犹今言金井也,楚人皆谓楚王坟为井上。”唐韩愈记宜城驿:“驿东北有井,传是昭王楚昭王井。”这就证明亡人的坟墓在荆楚之地被称为“井”是有历史根据的,而“打井”也就在南方成为修墓的代名词也是正确的。
一般而言,亡人的灵柩被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抬到墓地也叫“上山”之后,送葬队伍可以就地解散。因为“打井”还没有完成,“下井”也还需时日,所以大多数的送葬人都可以返回丧家休息一会儿。山上只留下八大金刚或者十六个抬重的人四个打井的人继续“打井”,孝子孝孙也只需留下几个代表作陪,锣鼓家业只留下一班即可。
打井的时候不需要锣鼓家业,打井的时间短与地形和土质有极大的关系,打井也不单单就是挖一个宽以灵柩放下为宜,深度体现深埋即可的坟坑,而是要严格遵守风水先生所制定的方位进行。例如笔者的丈人的井已经挖到快要到规定深度的时候,突然发现下面有一边出现一块岩石,紧急把风水先生请上山,他经过仔细观察,认定那只是山体的一点延伸,无碍大事,决定继续下挖,只是苦了那四个打井的男人,因为不准用雷管放炮,必须用钢钎一点点的将那岩石琢去,多耗费了不少的时间和力气。
井打好以后,就是“下井”,也叫“下祀”或“下世”,就是把抬上山的棺材置放在“井墓穴”里。下井也有将亡人送到另一个世界里去的意思,所以在下井之前还有一个简短的仪式。打井打好以后,由风水先生在墓穴里用八卦罗盘再一次定好方位,再用大米在墓穴的四角写上“福禄寿禧”等之类的字样,再在墓穴的中央写上“发其祥”四个大字,所有在场的人全体肃立,孝子贤孙跪不起。然后,风水先生会一边振振有词地念着咒语,一边用点燃的纸钱去烧墓穴中那些用米写成的字,直至米的颜色变成枯黄,这个过程叫“烘井”,就是用火将墓穴里的湿气烘干,也有驱逐妖魔鬼怪的仪式。
作者闲话: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