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地标磨基山(5)第1/1段
宜昌地标磨基山
磨基山,位于宜昌江南点军区,与中心城区西陵区的一马路隔江而立。这座山脉东起蔡家垭南至胡家台子,由六座连绵起伏的山峰组成,一峰独高,众峰随列,大小六座山峰,起伏延绵。公里,如同一个巨大的山水盆景矗立在江岸边,自然而然的就成为宜昌的自然地标,也成为了宜昌的一张脸面,同时还是一道夺人眼目撩人遐思的城市风景线。
尤其是那座海拔。米的磨基山临江的一面为绝壁,陡峭如削,背脊向南倾斜,隔江远望呈现出金字塔形,那独特的外形从中心城区的江北望去,极象埃及闻名世界的金字塔,具有强烈的辨识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抗战时期经过宜昌时写的宜昌杂诗中就有“对岸山如金字塔,泊江轮作旅人家”的句子,就注意到磨基山的金字塔形式。时至今日,除了三峡大坝和葛洲坝的“高峡出平湖”,宜昌这座城市最大最重要,而且是独一无二的地标无疑还是那座磨基山,它是大自然赋予宜昌的一张城市名片。
因为葛洪在山上炼过仙丹,所以这座山应该叫葛道山因为郭璞结庐于此,所以这座山应该叫郭道山因为形似金字塔,所以这座山应该叫金山,上世纪年代的中华现代新地图中的宜昌市街图,干脆就将磨基山标明为“金字塔”。可是不知怎么变来变去,江北的那座土里土气的大梁子岗变成了更好听一些的东山,而江南的葛道山却变成了土得掉渣的磨基山。按照官方的说法,当地人传说磨基山底下深埋着一副仙人留下的金磨子,所以又叫磨基山,而我听见的传说却是阎罗王外巡的时候看中了一付磨盘,携其回鬼城丰都的途中,听见鸡鸣,就不得不将磨基扔在这里,即刻化而为山,因此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宜昌人办事不果断,惰性磨叽,久而久之,磨叽就变成磨基了。
不管怎么说,磨基山不仅因为与阎罗王有关,因为这座山比江北的东山还要高出一大截,有客高欺主之嫌更因为陡峭的山上那块裸露的山壁像一面镜子,对江北的中心城区的风水形成干扰造成威胁,所以就期以来不仅鲜有名人圣贤关照,地方士绅连山名莫名其妙的被民间土著改为磨基山也懒得理会,更因为有些不吉利而鲜为人知,一晃就从民国变成了共和国,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到改革开放,磨基山的称呼最终为市民所接受,并一直留传至今。
不过,磨基山的风水对宜昌似乎真的不太好,于是,在我手边的历史资料中,磨基山似乎一直是个禁区。古代的“宜昌八景”里没有这座山,年的相关介绍宜昌名胜中,除了提到三游洞和东山寺,就是城中的宜昌公园和江南的姜孝子祠,年的宜昌概况中,提到磨基山,也仅仅只是说明:“磨基山在江南岸点军公社五龙大队,临江一面壁陡如削,背脊向南倾斜,隔江望去呈金字形,海拔米,为城区制高点。”其中的文物胜迹也只是提到三游洞天然塔紫阳龙洞西陵公园和刚建成不久的至喜亭烈士公园,而在最新的宜昌概况有关宜昌城区的风景名胜中,也只有大坝雄姿三游古洞白马仙踪东山图画桃花新村儿童公园滨江画廊广场夜景宜昌天然塔和镇江阁,依然没有磨基山!
甚至在年月宜昌市建筑学会编辑出版的夷陵宜昌地名掌故一书的前言中声称:“宜昌历史悠久,地名掌故丰富多彩,无论郊外的山川村落,市内的街巷闾里,乃至一泉一塘,一桥一亭,究其得名之由,都各有各的来历。”书中不仅谈到了城区内东山上的城中城土城,以及鞭打五龙,也谈到了郊外鲜为人知的孔洋人岗,挖断山不仅谈到江北的西陵山庙搬家,观音娘娘与金鸡山,也谈到江南的姜诗溪与孝子岩,城墙岭上点军坡,甚至说到了纱帽山与十里红,可就偏偏没有一个字提起过大家天天抬头可见的磨基山,岂不是咄咄怪事?
唯一可以解释的理由还是磨基山对宜昌的风水的确有碍!
作者闲话: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