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书街(90)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回眸中书街

  九十康百万

  顾嘉衡但凡出行,自然很不简单,身为南阳知府,最前面有快马飞报目的地做好准备,前面有鸣锣开道,按照规矩,知府出行鸣锣九响,意为“官吏军民人等齐闪开”,按照现在的说法,这叫清道然后是仪仗,按照规矩,可以有青旗四面,杏黄伞青扇各一,桐棍皮槊各二,回避肃静牌各二。还有顾嘉衡的职衔牌:南阳府正堂奉旨协办团练诰封朝议大夫前翰林院编修前功臣馆提调等。那就很有些规模。如果加上陪同视察的各级官员,衙役随从兵勇,浩浩荡荡就是几条街,这就是排场,也是官场的面子。

  乾隆三十五年公元年曾经担任过广州知府的文学家赵翼公元年,就在著作里记下过知府出行的排场:出衙门时会按例鸣炮,炮声如雷震耳出巡周边各县,轿前十多名仪仗人员作前导,后面是十多个簇拥着罗伞的衙役。而府衙的公款消耗很大:厨房七间,每天食米二石,厨房内有三只大铁镬,每天烧水几百斛五斗为一斛以供沐浴另设有挑水工六名,专门挑水作泡茶之用。府衙里每月必演戏设宴多次以招待各方客人,有时戏宴过于繁密,知府分身不暇,还得请下属代为应付,其豪华做派可想而知。

  顾嘉衡是从四品,如果乘轿外出的规矩更严,在京的时候,规定是“四品以下文职,舆夫二人,舆顶用锡。”而“庶民车,黑油,齐头,平顶,皂幔。轿同车制。其用云头者禁止。”那个时候,官员需按例,绝不准逾规,即便是出了京城,到了地方,可以坐四人抬的用蓝呢或绿呢作轿帷的官轿,也不准逾制。而平民百姓即便是是再有钱也只能乘黑轿。当今社会对乘车似乎也有限制,但只是演化成管官不管民。

  不过那个时候可以花钱买官,文雅的说法是“捐纳”,俗称“捐官”。自然就可以穿官服有地位,也就可以有仪仗乘官轿。其实,花钱买官古今中外都有,美国选举中的捐资组选英国的捐资换爵位都是如此,我国更是发扬光大,不过就是到了清朝,“捐纳”越来越泛滥,史料记载,多的时候满朝的官员都出自捐纳。花钱最多者应是晚清的姚文栋公元年,史料记载,他岁中秀才,以后乡试未成,乃纳资捐官,积资至二品衔直隶候补道。当时捐一个知县就要两银子,其薪俸只有两银子。为了尽快能回本,当事官员多会选择贪污腐败,贿赂上官,以求戴上红顶子,好捞更多的钱。

  有趣的就是,顾嘉衡一介书生出生,高中皇榜翰林院修编一路走来全凭真才实学,身为知府,除了理所当然心安理得,自然在自己的辖区内可以乘坐四人所抬的官轿,而那个南阳属下巩县的康百万不过就是凭着百万家财,可以大把大把的花银子,就能轻松靠捐官穿上官服,到顾嘉蘅到他家拜访的时候,居然能抬出一顶八抬大轿请他换乘。

  “这可使不得!”顾嘉蘅连连摇手拒绝:“朝廷有定制,逾越不得!”

  “大人难道没听说过吗?如今可是有钱能使鬼推磨!”那个当地民谣里说成是“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的大土豪康百万笑着回答:“到了康店地界,大人就客随主便才好,一乘大轿算不得什么!”

  “使不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里也是皇上的地盘,下官不敢!”面对着身穿三品朝服的康百万,顾嘉蘅不亢不卑的拱拱手:“我朝有制:汉官三品以上京堂舆顶用银,盖帏用皂。在京舆夫四人,出京八人。大人三品大员,当然坐得,下官却坐不得!”

  “府台大人是实衔,在下不过就是个候补,出门办事摆摆排场讨些方便而已!”康百万也就不再勉强:“大人所来,是为团练之事吧?不过就是找些壮丁保家而已,还值得大人亲自登门?府台大人亲临,除了蓬荜生辉,也就是诚惶诚恐!”

  “不光是团练之事。”顾嘉蘅慢步向前走去,坐在轿子里面呆久了,也得活动活动一下筋骨,。他微微一笑:“下官还是来打秋风的!”

  作者闲话: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