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书街(106)第1/2段
回眸中书街
一零六清实录里的故事
关于捐纳,就和清代官员王鸿绪公元年在密缮小折里讲的一样:“部院衙门之大弊,无过于捐纳一事”。因为捐纳制度泛滥的结果,就是官员腐败,贿赂公行,贪污成风,清朝不清。也就是说,盗贼之起,由于吏治之坏吏治之坏,由于捐纳之滥。这话说的有理:因为捐纳泛滥而造成官场贪腐成风,贪腐成风自然民怨极大,民怨极大就有可能有人揭竿而起,而揭竿而起就直接动摇了政权的基石。所以,一个将路权卖给洋人的似乎不大的决定就能爆发轰轰隆隆的护路运动,而武昌城头的一声枪响竟然就能埋葬大清帝国。
关于顾嘉蘅为了筹款捐纳之事肯定是有的,但马步衢那个大公子究竟是为了维护正义还是分赃不均而和知府大人翻脸则是一个谜,在谜底未揭开之前都只能是戏说,也只能是一个故事。好就好在大清帝国崩溃之后,虽然改朝换代了,但不仅留下了一部清史稿,还留下了一部厚厚的清实录,也就留下了大清朝历代皇帝的起居行动,也留下了历年来详尽的奏折与批复。
其中有关顾嘉蘅的不多,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清实录中,就是道光庚子科公元年考中进士的名单中。而好就好在他的名字的密集出现也就是在他第五任南阳知府的任上那几年,而且都与他宦海生涯的最后跌宕起伏有直接的关系,虽然是官场文章,还有些官腔,至少将顾嘉蘅之所以被罢官后来被复职,最后又被免职有了一个准确的解释。
清实录咸丰朝第页是说明之所以革去顾嘉蘅南阳知府的理由:“丙申。谕内阁英桂奏参声名狼籍之知府请旨革职一摺。署南阳府知府顾嘉蘅系特简夺情。署理兹缺。乃始则刚愎自用。继则藉劝捐募勇经费。辄遣亲友前赴各属勒派滋扰。以致地方民人。纷纷呈控。并有纵勇扰民之事。且平时于上控案内提审人证。往往抗不解省。案悬莫结。以致物议沸腾。实属任性妄为。顾嘉蘅著即革职。交该抚查明该员支发勇粮。如何浮冒。并提集各案应讯人证。研究确情。从严惩办。以肃官方。”
清实录咸丰朝第页则是皇上和内阁对顾嘉蘅之事反反复复给激怒了:“丁亥。谕军机大臣等前年十二月间。据英桂奏参署南阳府知府顾嘉蘅任性妄为。请旨革职。当经降旨南阳知府的理由:“丙申。谕内阁英桂奏参声名狼籍之知府请旨革职一摺。署南阳府知府顾嘉蘅系特简夺情。署理兹缺。乃始则刚愎自用。继则藉劝捐募勇经费。辄遣亲友前赴各属勒派滋扰。以致地方民人。纷纷呈控。并有纵勇扰民之事。且平时于上控案内提审人证。往往抗不解省。案悬莫结。以致物议沸腾。实属任性妄为。顾嘉蘅著即革职。交该抚查明该员支发勇粮。如何浮冒。并提集各案应讯人证。研究确情。从严惩办。以肃官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