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宗教面面观(37)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宜昌宗教面面观

  三十七磨基山与道教

  在宜昌市中心城区江以南,沿江一字排开大小六座山峰,起伏延绵。公里,主峰磨基山海拔米,高出一江之隔的江北主城区滨江公园米。如果站在滨江公园的双亭远望,磨基山一峰独高,众峰列随,如同一巨大的山水盆景立于江畔,煞是好看如果站在高高的磨基山上,整座宜昌城尽在脚下,万里江奔腾而去,就更能体会郭沫若的那句““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的意境。

  磨基山虽不是宜昌最高峰,可因为宜昌人抬眼即是,自然十分熟悉,同时,就和俗语说的那样:“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座东可望江汉平原西可遥鄂西山区南可看万顷良田,北可视宜昌城区的山峰正是因为早在东晋时期,这里便是葛洪炼丹郭璞结庐袁崧揽胜之处,自然就成了宜昌名声最大的山峰,与宜昌道教息息相关。

  三人之中,名声最大的当属晋代的郭璞公元年。清同治三年公元年版的宜昌府志记载:晋代文学家训诂学家我国堪舆学鼻祖郭璞曾经因为批注尔雅而流寓宜昌达年之久。那位中国风水的鼻祖就山川形势相度,分配五行,认为宜昌“独中央地势卑下,于土德为弱,因自中州辇土至峡州宜昌相阴阳向背之宜,特建尔雅明月二台镇之。”所以宜昌的风水就是这位道教的老祖宗看出来的,也叫三生有幸。

  这个人称郭景纯的书生,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诗赋,是游仙诗的祖师。除了家传的易学之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这位后来被说成是正统的正一道教徒的文人的那首游仙诗写得多传神:“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放情凌霄外,嚼蘂挹飞泉。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就是不知写的是不是这座他曾经在上面结庐的磨基山?

  晋书列传第四十二中介绍说:“葛洪,字稚川,丹杨句容人。洪少好学,家贫,躬自伐薪,以贸纸笔,夜辄写书诵习,以儒学知名。性寡欲,无所爱玩,不知棋局几道,摴蒱齿名。为人木讷,不好荣利,闭门却扫,未尝交游时或寻书问义,不远数千里,崎岖冒涉,期于必得。遂究览典籍,尤好神仙导养之法。从祖玄,吴时学道得仙,号曰葛仙公。”

  葛洪公元年被现代人称为东晋的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这个世界上第一个观察到天花的医生,一生除了治病救人就是炼丹。从宜昌的磨基山一直炼到广东的罗浮山,他的那本抱朴子内篇就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而外丹在古代人看来,是成仙的唯一通道。不过那句“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生也”。倒说得很有道理。

  磨基山最早称为“孤山”,据说是因孤峰临江而得名。与葛洪郭璞同时代的旅行家袁崧就曾经从孤山斜坡登上过山岭,他在游记中写道:“岭容十许人,四面望诸山,略尽其势。”“俯临大江,如萦带焉,视舟如凫雁矣。”然后因为葛洪曾在孤山炼丹,孤山就改称为“葛道山”据湖广通志记载:“郭景纯晋结庐于此,基尚存,有一井一钟,呼曰郭道”,由此,葛道山又被称为“郭道山”。可是宜昌人因为山形如磨基,所以就叫做磨基山。

  不论是孤山也好葛道山也罢,还是郭道山也行,肯定比磨基山的叫法文雅得多,也好听得多,可是老百姓口口相传,那座山还是被叫成磨基山了,这不能不说是宜昌的一大遗憾。

  作者闲话: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