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1/2段
杨书羽捏着报纸的手紧了紧,最终还是松开了。“先生推荐我去组织文峰桥的修缮工作,我没有答应。”
“文峰桥连接了京平县南北两地,乃重要的交通点。你应当去。”
杨书羽低头看着手里的报纸,忍不住苦笑起来。大家都懂的道理,他却迷糊了这么久。当初归国时一心想着振兴华夏,驱逐日寇。但他忘了,他只是一个人而已,仅仅凭着满腔抱负是改变不了现状的。他能做的便是用所学所识改变一些能做到的事情。而先生只是做了正确的选择。
“你觉得沐小姐如何?”杨书华突然问了一个题外话。杨书羽楞了一下,随后不可思议的看着杨书华,杨书华本就是先生,彪炳文人风骨,向来不喜议人是非,尤其是女人。所以今日听到这句话,杨书羽难得诧异了一下,端正了身姿道:“大哥指的是什么?”
“你若不想答,便算了。虽说如今提倡女子自由平等,但这里毕竟是小乡小县,你还是少与之接触的好。”
“大哥可是不喜沐家?”杨书羽没有明确表明态度,而是反问道。杨书华盯着他的视线看了一会儿道:“你可知这里并非英国了,而你接触的也并非是洋人女子。”
一句洋人女子。瞬间点醒了杨书羽。杨书羽这才想起一些事情来。国外风气开放,而身边的不是友人便是同学,所以言谈举止多少有些亲昵。但那是国外,如今他用这种态度和语气去对待一个未曾见过几面的未婚女子,在外人看来实在是唐突了。所以沐微言是介意这个吗?想到沐微言之前的冷淡,杨书羽总算找到了理由。不过,实在不妙呀。
“既已知晓。日后做事还是谨慎为上。”杨书华点到为止,适时,杨柳跑进来道:“可以开饭了。”杨书华便转身出去了,待出门又回首道:“不过你若有意,倒是不妨事。”
杨书羽无言的回视了大哥的目光,略微有些无语。
即便战火纷飞,危机四伏。整个富水城的百姓对待一年重要的节日春节还是十分喜欢的。整个小城虽然人烟稀少,但是炮竹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是张家放完李家接着放的势头。二十九的时候,杨家人聚在一起吃了个真正意义上的团年饭。陈一白并没有来,想来是有公务了。夜晚了,大家都围着火盆守岁,一边听听杨柳绘声绘色的讲着国外的趣闻,一边吃着瓜子点心。后来杨母和杨文景都扛不住了,于是守岁的人便只剩下杨书羽兄弟了,杨柳早就靠着摇椅睡着了。杨书华和杨书羽两人聊了一下最近的局势,后来也困了。杨书羽便抱着杨柳回屋去了。
窗外依旧是此起彼伏的炮竹声,杨书羽看了看时间,已经凌晨了。便又推门出去,正好看到杨书华准备往外挂鞭炮。“我来吧。”杨书羽道。
“也罢。”杨书羽应了一声,便将炮竹递给了他:“果然守岁是年轻人的事了。”
室外一片白茫茫,衬着这个夜色倒显得没有那么黑漆漆的。杨家大门口挂着两盏大红灯笼,正顺着风轻轻摇曳。杨书羽借着雪色挂好炮竹,正准备点燃的时候,身后传来了沙沙的脚步声,他吓了一跳,回头便看见一人正借着夜色走了过来,走得近了,两人都愣住了。沉默了半晌,杨书羽忍不住抽了抽唇角道:“这么早?”
“正好拜个早年。”陈一白顺着他的话语接了下去,走了过来,点燃了炮竹。
“噼里啪啦”声音很快便在巷子里传开,杨书羽在陈一白点燃炮竹的时候就退回了屋檐下,陈一白也走了过来,两人一起看着那的炮竹一点一点变短,碎屑四溅,在白白的地上,铺上了一片火红,开门红。
“你刚回来?”杨书羽侧头问道。
“嗯。”
“那为何没有回家去。”
“因为我答应你会来吃年饭。”
“早就结束了。”
“啊,我知道。”
陈一白答得自然,杨书羽倒显得不好意思了:“要不,我给你煮碗汤圆。”
“太腻了。”陈一白毫不留情的否定了。
“那下碗饺子?”杨书羽不确定的问,前者丢进锅里就可以了。后者他不确定要不要现包。
“太费事了,我现在不饿。”陈一白伸手将杨书羽头顶上的炮竹碎屑取了下来,道:“这几天县里很忙,就不过来拜年了,替我跟婶婶问好。”
“可是因为战事?”杨书羽点了点头。
陈一白没有说,因为是军事机密。如今日本大肆进犯,两党联合抗日的宣言已经发了出去。只是太晚了,上海失守了,日军若继续进犯,那么江浙一带尤为不保。作为整个华夏的枢纽,武汉则成为了阻止日军继续深入的重要军事重地。而京平县临近武汉,势必也会规划到战区中来。所以陈一白才会很忙。只是没想到局势恶劣至此了。杨书羽沉默了一会儿,道:“那你小心为刚回来?”杨书羽侧头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