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章 阴历阳历 仍需互补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远在春秋时代,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在黄河流域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在天文与历法上的重要位置。

  二十四节气就是古人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段落的一种表达方式,根据的是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弧度等分为24份,也就是一个圆周360度,每15度为一个节气,也刚好就是一个月有两个节气。与太阴历比较,节气在太阳历来说,是相对固定的。

  节气的分类是为了方便老百姓农耕生活所使用的。

  古人在长期的采集或渔猎以至于进步到畜牧、农耕的生活,发现太阳东升西落、月亮的圆缺、气候的寒暑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若是善加利用这些天文历法的知识,对于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这些历书是供识字有文化的人看的,一般广大的农民大都不识字,所以就将这些天候变化的知识变成口诀、谚语,方便大家可以口耳相传。

  让偏乡的农人也知道什么时候种什么?什么时候要注意什么事?

  所以根据二十四节气衍生了许许多多的谚语,这些谚语简单顺口,很方便流传和记忆,传统上一直是农民代代相传的知识宝库。

  不过,二十四节气,主要是反映了黄河流域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对于其他地区,有些现象适合,但有些节气就不一定合用了。

  不过这种现象我们老祖宗也发现了,所以不同地区流行的谚语是常有不同的,比如以种棉花为例,棉花要在天气刚脱离寒冷时才能种,所以华中的谚语是清明前、好种棉华北是谷雨种棉、正当时。

  到了闽南的平地,几乎一整年大半时候都算是黄河流域的夏天,节气基本上是不能当作我们农耕的指导。

  依循二十四节气的运转,我们若能从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的循环中,体会到自然的节奏,让自己依时吐纳,活在当下,重新看到人与自然万物及太阳运转的关系,那么或许才比较容易找到自己的生命节奏,找到安身立命的位置。

  至于太阴历,明天我们就要讨论潮汐作用,那就非要依赖太阴历不可,所以两者都不能舍弃。

  尤其是航海人,潮汐作用的影响很大,深切的认识它,可以减少很多的海上事故。

  但是太阴历对于一年四季及24节气的变化,却毫无关联,因此两者还是要继续混用下去,实不得已也。

  讲到这里天色已经有点昏暗,交通船正好准备停靠在今晚的预订宿营地……汕尾的冬瓜屿,也正好是铜山到虎门镇广东水陆师提督府吴六奇部的半途多一点。

  我仔细一看是吴六奇本人,正领着长房舵主蔡德忠在岸边等候着,我跑到船头向他们挥挥手,吴六奇、蔡德忠都还没认出我,但也挥挥手作答礼。

  船一靠岸我要大家小心下船,自己却一跃而下到了吴六奇面前,说道:怎敢劳动军门大人及伯父亲自来迎。吴六奇哈哈大笑,说道:主公第一次亲自来到我的辖地,我再忙也要来迎接呀。

  却见吴仪、吴芊也是半跑着过来,对着吴六奇盈盈拜倒,口称:女儿给父亲大人请安,父亲大人万福金安。

  吴六奇一下子愣住了,说道:怪事!怪事!你两个丫头以前见了父亲,就像见了仇人一样,今天发生了甚么事,怎么都变了,才上学几天就有这么好啊。

  吴仪、吴芊齐声说道:校长说父亲大人是义薄云天、顶天立地的好汉。没有校长教导,我们一直都误会了父亲大人,请父亲大人责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