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第103章阳明心学知行合一

  与上山的方式一样,每隔十步安排一位满营战士站在路旁护持,必要时出手拉一把。在途上碰到烂泥和碎石陡坡时,我还是要大家学习野兽,四脚并用,必要时还要倒着走,以策安全。

  野兽山径的难度和精彩,总算让同学们体验过了,真的很辛苦,但因为这样原始、艰难的山径就是只能这样走才安全。否则有很多攀爬段真的危险,有很大的机会不小心就会滚下山去,那就有可能不只是受伤,而且还有生命的危险。

  途中有几位中华少年营的男女同学开始体力不继,步履艰难,所幸中华青年营的哥哥、姊姊们马上上前,两人扶一个,慢慢地跟上队伍,其中也有许多是相互扶持着的,场面温馨,每个人都累坏了,但脸上都挂着笑容。

  下山反而比上山走得慢,用了三刻的时间,回到今晚的宿营地已是申时中,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壮志得酬,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这就是登山攻顶一直为人们所向往,而乐此不疲的原因,也是磨亮心志、提升心灵价值的最佳方法与途径。

  回到宿营地,我问大家,若有机会还要不要再来一次,大家都齐声叫好。这就是登山攻顶吸引人之处,明明累个半死,还在喘气,却仍兴味浓浓。我请起脚泡的同学,先去旁边小溪下游泡脚,把脚泡处理好。其余的同学去当满营战士的助手,准备做晚饭、营火晚会等。

  吃过晚饭,营火晚会开始之前,我告诉大家,我本来的计划,明天是要循原路向东回去的,但是这样走却是有点儿无聊。今天看大家的表现之后,我有信心,大家可以跟着校长另外走一条新路下山。

  从我们的宿营地南边下山,大家可以看到山脚下有一个不小的平台,直线距离约只有三千余尺。但是所谓望山跑死马,看起来很近,实际上却是不很近。

  这条山路校长曾经走过,其真正的路程约有八里,高度下降1200尺,陡坡很多,还需要翻过两座山,而且基本上都是野兽山径,人迹罕至,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同学们都齐声回答:跟着校长就有信心!

  我说那大家都有福了,明天大家可以看到泉州第一胜景,清源山最负盛名的老君造像,他是全国最大的、雕刻年代最早、艺术价值最高的道教石雕羽仙岩,拥有中国最大的宋代石刻太上老君造像,高17尺,厚20尺,宽24尺。

  不知各位有没有听过,狂妄而不知谦虚的人,自以为是天下第一号人物,常常自称老子天下第一。其实这个辞的本意,并不是用来吹牛的,也丝毫没有狂妄无知之意。

  其来源是唐朝以道家为先,儒家为次,佛教为末。所以这就是有人为儒、释、道三家排序,这是老子天下第一的真正来历,而孔子只能屈居第二,故被反对儒家的人称为孔老二,而佛教来自印度,所以中国人至今称印度人为阿三。

  老子名李聃,生活于二千余年前,又名李耳,世人尊称为老子。老子总结他的思想著述道德经,共有五千字。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言宇宙根本,含天地变化之机,蕴神鬼应验之秘。下篇为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

  道德经有许多老子的思想一直被视为对为政者的箴言,譬如: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以及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等等。

  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曾记载孔子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时孔子年五十一岁,适周问礼于老子。后曰:五十知天命。今在洛阳有孔子入周问礼碑。

  可惜孔子其实并未真正听懂了老子的学说、思想,以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为例,老子对礼是不认同的。原因是他认为礼是外在的,而且是虚华的。而老子的学说讲究实用,追求朴素,讲求自然。

  但是后来因为儒家的学说对统治者有利,自汉以后受到历代帝王的肯定,因此礼教越演越烈,束缚了国人的思想二千多年。而对现在的中国人,尤为老子。老子总结他的思想著述道德经,共有五千字。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言宇宙根本,含天地变化之机,蕴神鬼应验之秘。下篇为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