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得定法要 首重次第第2/2段
方知府也随后跟过来,说道:老夫活了这把年纪,却还第一次看到这么感人的场面,你们父子俩人行事风格迥然不同,各自成一家,足以千秋不朽,而号召力却不分上下,只可惜了陈总舵主屈身于东宁,却有志难伸呀!
我向众人拱手团团一揖,随即转身上船,向众人挥挥手,并以狮子吼叫道:请大家珍重!谢谢大家相送,都回去睡个回笼觉吧!众人哈哈大笑,冲淡了不少离别感伤的情绪。天都亮了,若真的都回去睡回笼觉,给校长知道了肯定是不喜的。
快船加速往前行,但见两岸杂草丛生,绿意盎然,其间有高大的乔木,也有成丛的灌木,都长得欣欣向荣,在在显示它的水土润泽,土壤肥沃,却无阡陌交通的农田,亦无鸡犬相闻的农家。
此地已深入吕宋中央平原百里以上,早期的中华移民大多不敢深入内陆太远,因此都无耕作的痕迹,只可惜了这一大片令人心情愉悦,绿油油的良田美地。
左右无事,我请三位原传令官到船舱来,询问修习内功的入门功夫,观呼吸法门的进境。
在原始佛教中,业师只有主动教导各法门的修习方法,并不主动询问弟子的进境。
业师只有在弟子有问题相询时,从而得知弟子的进境以及是否有困难,再加以指导,以协助弟子突破瓶颈。而且弟子有问题相询时,两人并不面对面交谈,通常是背对背,一个问一个答,询答完毕,弟子静静地离去,也不必打招呼。
依据清静道论的说明,这种作法使得业师与弟子之间只有对于佛法的讨论,不涉及个人对于佛法领悟能力,也不对于弟子修行的勤惰表示意见,弟子愿意来询问表示他有问题需要协助,业师只针对问题协助解决即可,其它都属于个人问题,由个人自行调整即可。
双方不面对面交谈,就看不出表情上的喜怒哀乐,有助于继续深谈,也有助于维持心理的平静。询答完毕,弟子静静地离去,双方继续各人的修行,心情不起波澜,也有助于迅速恢复交谈前的境界。
但是已经过去了六天,三位原传令官不可能都没有疑问呀!我想可能是因为怕打扰我吧,所以我只好询问三位,目前有甚么问题?
第一个问题来了,其中一位问道:平常都没有甚么杂念,为何一修习,杂念就纷至沓来,绵绵不绝。
我回答道:当你开始用心修行时,就会发现原来我们的心是如此的不能捉摸,难以掌握,杂念就像江河、瀑布,又像罗网使你脱身不得。这就是你天天与它为伍的心,一颗放荡不羁,不受约束的心,修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尽量的去驯服它。
当你发现你的心利用杂念把你带走了,你再把它领回来就是了,也不必为此懊恼、生气。过不到片刻你发现你的心又跑开了,你还是一样,很有耐心的把它领回来,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你的心再也不会轻易跑开了,这时表示,你已慢慢地能驯服你的心了。
第二个问题由另外一位问道:空气是如此轻柔之物,呼吸之吸与呼之间的温度变化又如此的细微,我经常无法观察到呼吸,因此每次都是跟一下就把它给跟丢了,实在是很没用,辜负了主公辛苦的教导,真惭愧呀!
我回答道:观呼吸法门其实总共有十六个步骤,但是到得定只需要修习到第三步骤即可达成,我现在教各位的是第一个步骤,这个步骤在修习时又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经常无法观察到呼吸,即使跟到了,也跟不了多久,一下就把它跟丢了,就像各位现在的情形一样。碰到这种情况,只要更加用心继续修习就是,悟性特好的人,全心全意的修习,最少要二个月之久,才能跨越这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可以很容易观察到呼吸,而且一跟就可以跟很久,这时心里会有喜乐的觉受产生,修习就不是一件苦差事,它也会伴随着喜乐。
第三个阶段是,又观察不到呼吸了,很多的修行者以为,自己辛辛苦苦修习的结果,却不知为何却退步了,又惊慌又懊恼。大乘佛法里地位非常崇高的论藏成实论,就认为这是修行者退转了,要补救很难!此一论点与原始佛法的认知不同。
其实这正是你已修习到第三个阶段的情境,因为到这个阶段,你的呼吸细微,你的觉受收敛了,所以你又观察不到呼吸了。这时我会恭喜你,并教你第二个步骤。悟性特好的人,全心全意的修习,要到达第三个阶段,最少要三个月之久。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