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放价?扬价?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些铭文内容不长,但形式随便,可诗可文,亦庄亦谐,寥寥数语却又意味深长。

  若是遇到名家铭刻的砚台,更堪玩味,就变成了不可多得的案头珍物。

  听上去这鉴赏不难,可真的实际操作起来,那就另当别论了。

  尤其对于沈坤这样的新人,面对着砚台,估计是两眼一摸黑。

  首先这材质,外行人和新手很难拿捏,什么砚台估计都判断不出,还不要多学多问?

  因为许文良说张老板马上就到,所以茶几上的城北偶谈先被沈坤收了起来。

  而这个时候,恰好店外边进来了一个人,这人戴着一副扁扁的眼镜,三十多岁,穿着考究的袍子,看起来不怎么接地气。

  在他的手中,有一个精致的盒子,这盒子是红木,红木名贵,由红木包裹的东西更叫人期待。

  “小张,你来了哈?”许文良迎上去。

  张志立摆手:“不好意思,路上堵车,来晚了。”

  “没关系,我也刚回来一会,东西带来了没?”

  “带来了。”张志立说着已经上前几步,把盒子放在了古木茶几上。搓搓手,祈祷了下,煞有其事地把盒子轻轻打开。

  “见光了。”

  其实这也是玩收藏人的一种信仰,张志立因此也常被外行人说成迷信。

  而这个张志立在古玩圈,还真的有些鹤立鸡群,因为他跟别人不同,对于古玩并不精深,属于单纯玩的那一类。

  什么都玩,有赔有赚,典型的商人。

  张志立开光,看到端砚的一刻,许文良平静了下来。

  这砚台有一眼。

  它不同于其他普通形状的砚台,要知道,砚台有圆形状,四边形,八边形,可这个砚台乃是一条龙盘在一起。

  龙头,麟身,粗壮的龙尾,它们蜷缩正盘成一个圆状,中间则是放墨的地方。

  在龙整个身子之前,还有一个半径五厘米的圆盘用来储墨、研墨。

  龙的爪子上,抓着一颗洁白如脂的珠子。

  端砚,没错。

  许文良几乎一眼就看出来了。

  戴上手套摸上那珠子,这珠子也是端石出品。

  可看上去,珠体还是会和整个的龙身有所区别,它更加鲜亮,不过张志立听人说,这是很多文人爱抚摸宝珠所致,它的质量因为常摸,变得少有差别。

  这个砚台,名字很霸气,叫做龙抢珠。

  “怎么样?这个砚台品相不错吧?”

  看得出,张志立对于这个作品很满意,如数家珍般的骄傲神态,让这件作品更饶添了几分趣味。

  张志立骄傲,一旁的许文良虽说认同,但古玩交易上边,容不得半点马虎,他正一丝不苟地细细赏析着这尊砚台。

  说这石砚,其石质细腻,纹理如丝、气色秀润,盘龙的这个纹饰也十分抢眼。

  看过去,它气势逼人,那双目好似有无限光芒,当然了,这即说明了,当时这个雕师的刻功了然,雕工一绝。

  想现在,像是具备这样雕刻技艺的师傅已经凤毛麟角了,古人的智慧有时候真的让人钦佩之余,心内有点戚戚然的悲哀,原因即在于此。

  而以龙为题创作石砚,也是文人墨客的独钟。

  龙一直都是华夏的圣物,炎黄子孙皆是龙的传人,龙代表着富贵鸿运。

  它同时又有高洁、高贵之寓,条条寓意到龙身上皆可量身定制,所以,龙的题材也让这尊砚很有市场。

  下一秒只见许文良抚摩砚台,入手轻敲之,到这,方才那略显紧张的脸庞才渐渐舒展开来。

  将龙抢珠慢慢归回原位,许文良有了判断,不过他的脸上波澜不惊,看得出是个有城府的人。

  “刘青,陶松,你们看一眼吧?”

  刘青和陶松在许文良手下做事,他们知道许老板的暗语,也明白许老板那一摸一敲行云流水的动作代表了什么。

  所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