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要的就是话语权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新网址:www.xs.l</p>有了初步的统计,陈阳心中也就有底了。

  他马上改变了运营方式。

  扩充了烘烤车间,增加了烘烤机器,多招了一倍的工人,让他们三班倒。

  做到人休息,机器不停止。

  如此一来,工厂加工的效率大大提升,每天的收货量也突破了十万公斤。

  出的成品三七和剪口全部入库,一点也不往外卖,筋条根须什么的就降价往外卖。

  反正他的资金比较充足。

  短时间只进不出也没啥问题。

  ……

  一周过去了,市面上依旧。

  两周过去了,市面上稍微有些察觉。

  一个月过去了,市面上开始发生变化了。

  首先发生变化的就是药农。

  他们都知道了最近成立了一家大的三七加工厂,每天都会收大量的鲜货,给的价钱高而且还是现钱。

  这样一来,几乎所有的散户药农手中的货都送到了海王工厂。

  第二个察觉变化的是周边加工厂的老板。

  海王创办的时候,对他们有许诺,加工的成品高于市面上一块钱收,转让货源的话给两毛钱一公斤的好处费。

  几百家小加工厂,有转让货源的,也有自己加工把货卖给海王的。

  最近一段时间他们忽然发现,三七倒是没怎么涨价,但辅料那是狂贬。

  说实在的,小加工厂根本就不赚钱,就指望卖这点辅料过日子呢?

  但海王一甩货,辅料压根就卖不出去了。

  辅料卖不出去,他们就等于白忙活。

  老板们实在受不了了,纠集了一帮人去找到海王理论。

  陈老板,大家都不容易,你也不能把辅料的价格压得这么低啊。

  你这干,大家可都没活路了。

  陈阳也不解释就把这些人带到了公司的仓库。

  仓库里都是堆积如山的辅料。

  诸位,我也没办法啊。

  利润都在这些东西上呢?

  不卖的话,厂子里几百张嘴怎么办?

  我怎么着也不能亏欠他们啊。

  老板们都不说话了。

  要是他们有这么多辅料,那也得赔钱卖。

  有些人算了算,自己干还不如把货转给海王赚点好处费合适。

  得!

  海王牛逼,你财大气粗,你赔得起。

  老子赔不起。

  老子不玩了,都给你,都给你好不好?

  于是乎除了一些规模大的厂,绝大部分的小厂老板都把货源转给了海王,安心的赚那点辛苦费。

  如此一来,海王彻底的掌握了周边的货源。

  又一个月过去了。

  海王的收货的规模越来越大,很多加工厂的老板都转职成为了为海王供货的经纪人。

  陈阳顺理成章的跟他们签订了供货协议,约定今年出的鲜货都要供给海王。

  对于那些药农,陈阳也签订了包田协议。

  所谓的包田协议就是你这一块地一年内的所有的产出,海王都收了,价格也随行就市。

  药农们难得找到了一个稳定的收货老板,自然也乐意签约。

  就这样,海王几乎垄断了文山境内大部分的货源,成为了文山除云药广药两家大厂之外的第三大成品三七药材的加工商。

  ……

&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