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沧桑正道(续)第1/2段
“道理是这样的,可他们都不这样做。经常听到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小时候吃点苦,长大了或许就能少吃苦,小时候不愿吃苦不会吃苦,长大了说不定就有吃不完的苦。我在电视上看到,老虎的幼崽不会攀爬的时候,老虎从来不会去扶一下的,遇到一个难度很大的障碍,只是远远地看着,能爬上去的就活着,实在爬不上去的就自生自灭了。它们的做法看似残忍,实际是让它们的幼崽适应环境,进行磨砺,练就本领。动物都懂这个最为基本的道理,可人类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我也是有感而发,还不止一次的为那些一直为孩子的成长遮风挡雨甚至大包大揽的人感到遗憾。
“以前怎么都没有想到,为了生活,居然有人如此艰辛,如此吃苦。大人辛苦可以理解,连一个如此优秀的大学生也要为了学费辛辛苦苦地干繁重的体力活。”小黑总有点不大相信这些是真的。
“为了生活,不得不这样去做。生活,是不公平的,摆在每个人的面前现状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只能为了生计而拼搏,这种拼搏是万般无奈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好在他们坚强,他们有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我在山里生活的多年,目睹了许许多多山里人为了生活而奋斗的艰辛历程,也知道吃苦的不同形式:为了孩子上学,为了老人看病,为了将艰难的日子一天天向前过着,不苦苦地打拼就别无选择,于是他们就只能走这唯一的路子。
“我有一个想法,让城里衣食无忧还整天无端挑剔的孩子也来到砖厂干上几天,一定比老师或者他们的爸爸妈妈唠叨几年都有效果。他们一些人,在我看来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小黑感叹地说。
“环境不同,生活的方式就不同。总体而言,作为人,吃点苦也不是什么坏事,现在不吃苦,将来肯定有更多的苦要吃。一辈子都舒适的人几乎是没有的,先苦后甜才是生活的基本规律,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应有之路。”这些话是我在农村听到的,一位教育孩子非常成功的退休教师几乎在山里一直说着这样的话,被许多人当做教育孩子的经典,而且还是口口相传屡试不爽。
老杨的孙子就那么一点年纪幼嫩的青年,刚走出校园的白脸书生,干那样的体力活,不用想都难以吃消。但他坚持着,和他的爷爷一样起早贪黑地干着。不出三天,他的脸就晒得黝黑,他的手就磨出了血泡,他的肩膀和腿就酸痛的很不舒服。我们知道的不是很具体,但从他的表情和几个人都说出自己的体验中就能猜想到。他似乎一点都不在乎这些,他一直咬紧牙干着,好像这是他人生的另外一个考场,他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我们远远地看着,他忙上一会,就一个人悄悄地躲在一边,将脸上的汗水擦干,让自己稍微歇息一阵。
“他毕竟年轻,毕竟没有干过时间如此之长强度如此之大的体力活。但为了钱,为了学费,为了让他的爷爷能稍微轻松一点,也为了让他在走进大学大门之前能经受一番锻炼,他坚持地干着,看起来是非要将这件事情干到开学的前一天。”我独自想着。
他们干着自己的事情,赚着能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的钱,我们没有长久待下去的必要,就计划着尽快离开。
“老一样起早贪黑地干着。不出三天,他的脸就晒得黝黑,他的手就磨出了血泡,他的肩膀和腿就酸痛的很不舒服。我们知道的不是很具体,但从他的表情和几个人都说出自己的体验中就能猜想到。他似乎一点都不在乎这些,他一直咬紧牙干着,好像这是他人生的另外一个考场,他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