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进攻史国府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拉拢平民天才的手段太多了,常用且牢固的就有师生关系以及联姻。

  在古代,贫寒出身的子弟考取功名后,迎娶一个大家闺秀真是太正常不过了!

  结果,本来平民天才就不多,一冒头就被拉拢过去,知识分子的阶级就此牢牢掌控在士绅阶级手中!

  理所当然的,在安国府中,大多数文官都是汉人士绅家庭中走出来的,剩下的也跟地方汉人士绅阶级有着各种各样亲密利益关系。

  只有武官层面被汉人士绅阶级渗透的不严重,原因很简单,士绅家庭的子弟一个个锦衣玉食的,脑子犯抽了才加入唐军上战场!

  这可不是和平年代,而是战乱频繁,人命不如狗的时代!

  就算士绅阶级的子弟习武,往往也会担任家丁护卫的领头人,而不是加入军队上战场跟绿皮拼命……

  士绅阶级顶多花费大价钱收买军队中的主官,就好比当初公孙康安收买薛明智,尹立人收买龙立果一样。

  至于中低层武官,在士绅阶级眼里连收买的价值都没有,他们的阵亡率太高了!

  而且还没有多大权利……

  毕竟,士绅家庭里的家丁护卫比县兵和官差还要能打!

  只可惜,陶安邦低估了安国府士绅阶级自保至上的理念!

  最重要的是,高象县的士绅阶级现在活得都好好的,他们在官府的权势虽然被剥夺了,但根本的田产一样没少,连税赋的优惠待遇都没有被李察取缔!

  李察仍然按照以往人头税的方式收取田赋!

  在这种情况下,士绅阶级拼死抵抗的决心自然不大,即便有几个地主家庭看李察不爽,得益于李察连战连捷的大势,也不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做赌注。

  他们跟陶安邦不同,陶安邦投降了就不再是节度使了,哪怕李察再大度也不可能让陶安邦保留原本的职务,他手下的兵将被拆分吸收混编也是必然的事情,陶安邦最好的下场也就是被安置一个显赫却没有实权的位置,被当作投降受到优待的榜样供起来……

  与现在的公孙康安和尹立人差不多的性质。

  所以,陶安邦自然是不甘心投降,但这帮地主士绅失去的顶多是官府的门路,他们本身权位也不高,损失不大,凭什么要陪着陶安邦一起玩命?

  结果不言而喻,这场探讨结束后,陶安邦非常不满意!

  他也没有好办法,要是让他现在进攻高象县,攻下来没问题,但到时候就是跟李察彻底撕破脸,没有转圈的余地,连投降的后路都没有……

  至于扩兵备战,陶安邦是一点信心都没有,之前面对史国府主力他都要不计前嫌的拉上李察叛军才有保命的希望,现如今他还能拉上哪个盟友?

  康国府么?

  康国府的主力早就加入安西四镇的战争了!

  陶安邦在焦头烂额的自救时,一路搜刮强拉壮丁的李察已经来到了史国府府城下。

  这时候,李察麾下不光有3000多百分百披甲的明军营和3000系统本部兵力。

  还有大好几千的色目人炮灰!

  这些色目人炮灰连有过战斗经验的色目人仆从军都不如,不过李察将俘虏的色目人仆从军跟这些色目人炮灰混编起来,以‘老兵’带农夫的方式,一对一拉出来了超过一万五千大军!

  如此规模的大军,立刻将缴获了丰厚粮草的李察吃成了穷光蛋……

  现在李察算是明白为何安西都护府的各个节度使大战,一般不愿意拉出过多色目人炮灰的原因了,人数一上来,粮食消耗太恐怖了!

  不过人多也有好处,李察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打造出来足够的攻城云梯。

  随后,李察向史国府派去了劝降使者。

  李察给出的条件很简单,只要投降,他可以保证昭武世家不用死一个人,而且可以保留一部分不动产和全部的浮财。

  当然,李察只给出了财产和生命上的保证,至于昭武世家在官府和军队中培养的势力,自然是会被全部取缔!

  昭武世家现在已经打败了仗,能有这个下场已经不错了,如若昭武世家背后没有吐番王国的支持,或许真的会同意李察的劝降协议!

  在李察大军抵达史国府府城,派出劝降使者的时候,昭武狄遮正跟一位吐番王国的密使对话。

  “吐番王国的援军一日后真的会抵达么?”

&ems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